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英文名称: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商品名称:济民力克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林可霉素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怀疑为链球菌、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菌感染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或临床医师判定认为青霉素类药物不适用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本品可能导致抗生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危险,医师在选择本药时应当考虑感染的情况和是否有较低毒性药物适用的可能(如红霉素)。

林可霉素不宜用于轻微的细菌感染,也不宜用于病毒感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至少1小时,给药剂量如下:

成人:静脉给药的剂量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严重感染时可每8-12小时给0.6g到1g林可霉素;重度感染时,可进一步增加剂量;在危急生命的情况下,给药的剂量可达到8g每天。这些给药的剂量还可按临床需要而重复给药,但每天的极限量不超过8克林可霉素。

大于1个月的幼儿: 10-20mg/kg/day( 5-10mg/bl/day)。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剂量的不同,给药时可参照成人用法分次给药。

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对于有严重的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如果有必要使用林可霉素,适宜的剂量为正常肾功能患者的剂量的25%-30%。
不良反应:

据报道,服用林可霉素可能引起以下的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反应:如舌炎、口炎、恶心、呕吐、抗菌素性腹泻与肠炎;伪膜性肠炎可能在抗菌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

  2. 血液系统: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外,尚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综合症,但不可完全排除其可能是相关损伤因素。

  3. 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及过敏性反应等。极少病例可出现多形红斑,类似于Steven-Johnson综合症,可能与LINCOCIN制剂有关。如果出现Lincocin过敏的情况,须停药,严重不良反应可能需要肾上腺素及其他临床所需的急救手段,包括给氧,静脉给液体和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多巴胺及保持气道通畅等。

  4. 皮肤和粘膜反应:如皮肤潮红、荨麻疹、阴道炎等,罕见病例可有表皮剥脱,疱疹性皮炎。

  5. 肝脏:尽管没有Lincocin影响肝脏功能的直接联系,但有观察到黄疸和异常肝功能(尤其是转胺酶)的报道。

  6. 肾脏:尽管没有直接联系认为Lincocin影响肾脏功能,但在一些罕见病例中,可观察到一些肾功能损伤的表现如:氮质血症,少尿和/或蛋白尿。

  7. 心血管系统: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时,罕见病例可有心肺阻滞和血压过低。

  8. 特殊反应:偶有耳鸣和眩晕的报道。

  9. 局部反应:如注射时引起疼痛等。

禁忌:
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者禁用。
警告:
注意: 使用前请仔细检查本品,如发现有渗漏或药液不澄清或可见微粒,请勿使用。
注意事项:
  1.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都可能引起伪膜性肠炎,林可霉素也不例外。伪膜性肠炎可能不严重,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服用抗菌药后出现腹泻的患者必须考虑排除伪膜性肠炎的诊断。

    抗菌素的使用可改变结肠内的正常菌群,可能导致梭形菌类的过度生长,研究指出难辩梭菌产生的毒素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

    一旦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成立,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轻度的伪膜性肠炎可能只需停止用药,而中到重度的伪膜性肠炎则必须考虑控制液体,电解质及蛋白质的补充,并使用临床有效的治疗难辩梭菌性肠炎的抗菌药物。

    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可能引起肠炎的因素,必须仔细询问是否有对其他药物或致敏原的过敏史。

  2. 出现严重过敏中毒反应时需要紧急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及其他临床所需的急救手段,包括给氧,静脉给皮质激素等。

  3. 根据目前经验,部分老年患者伴严重疾病时可能对腹泻的耐受能力更差,对于这些患者使用本品时,需经常注意监测肠道变化。

  4.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有结肠炎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本品。

  5. 对于有哮喘或其他严重过敏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本品。

  6. 某些感染可能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需切开清创或其他所需的外科手术处理。

  7. 本品的使用可能导致某些非敏感菌的过度生长一尤其是酵母类菌。如果出现更严重的感染,需根据临床所需采取相应的治疗处理。如果在需本品治疗的患者存在念珠菌的感染,需同时给予相应的抗念珠菌治疗。

  8. 对于严重肾功能缺陷的患者,林可霉素的血浆半衰期可能延长;对于肝功能不良的患者,血浆半衰期的时间可能延长为正常肝功能患者的两倍。

    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良伴或不伴肝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谨慎确定剂量,高剂量使用时需监测血浆林可霉素的水平。

  9. 在本品长期治疗中,必须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及细胞计数。

  10. 林可霉素对大多数的粪肠球菌及淋病奈瑟菌株,脑膜炎奈瑟菌株和流感嗜血菌株及其他革兰阴性的微生物或酵母菌均无效。

在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间可出现交叉耐药性,有报道还可与红霉素出现交叉耐药性,包括与其他的大环内酯类非直接交叉耐药。
药物相互作用:

林可霉素有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并可能增强其他有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药物作用,因而对于接受这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高岭土-粘胶混合物可抑制口服林可霉素的吸收。

体外实验证明林可霉素和红霉素有相互拮抗的作用,因为可能存在临床应用时的显著性拮抗,此两种药物不宜同时使用。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在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或V79中国仓鼠肺细胞的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位点突变实验中,均未见致突变性。碱性磷酸酶洗脱结果表明,本品不引起V79中国仓鼠肺细胞的DNA链断裂。在培养的人淋巴细胞中也不引起染色体的异常。体内试验表明,大鼠和小鼠的微核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而且不诱发雄性果蝇后代的性交链隐性致死突变。此外,林可霉素也不诱发大鼠新鲜肝细胞的程序外DNA合成。

生殖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经口给予林可霉素剂量达3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为人用推荐最高剂量的0.36倍)时,未发现对生育力的损害。

尚无林可霉素的动物致畸性研究以及在怀孕妇女进行的充分和严格的临床研究。

大鼠经口给予林可霉素10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为人推荐日用最高剂量的1.2倍)的生殖试验表明,其对从出生至刚断奶的动物后代的存活率无影响。

据报道,林可霉素在浓度达0.5-2.4mcg/ml时,可出现于人乳内。由于可能引起哺乳期婴儿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在权衡药物对母亲的利弊后,决定是中断哺乳还是停止林可霉素的使用。

致癌性:尚未见林可霉素致癌性的研究资料。
生产企业:
浙江济民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其它抗生素
相关药品: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利福霉素钠注射液
甲硝唑注射液
头孢拉定胶囊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