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波兹南大学的Myszka等在Heart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呼吸困难、心悸的病例。看似常见的临床表现,能发表在Heart杂志上必然有不寻常的地方。可不,一张胸片就暗藏玄机。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因突发呼吸困难、心悸伴严重乏
最近,Circulation 杂志上刊出一期的心电图挑战。患者男,74岁,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列腺癌(已手术治疗)和高血压(目前服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因持续心悸数小时而被送到急诊科就诊。入院查体:呼吸平稳,血压130/78mmHg。
近期JACC杂志上发表了Mintu P.Turakhia博士写给Paul A.Heidenreich博士的信件,对TREAT-AF临床试验提出质疑:研究中的意向性治疗和治疗交叉到底对研究产生什么影响?一、分析TREAT-AF试验数据—地高辛增加新诊断房颤患者死
1953年首次文献报道了主动脉瓣( Aortic valve,AV)成形术,随着超声心动图的运用及对AV解剖、病理生理、AV与主动脉根部关系的深入研究,使得对AV及主动脉根部的成形取得了突破,目前该类手术的术后早、中期预后已得到肯定,并
本文记录了一例貌似「心脏停搏」,但经过超声检测加除颤治疗又使患者循环恢复的病例,研究者指出,在所谓的”心脏停搏“患者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超声与除颤救治更多的人。心脏停搏,还是微小室颤?患者,男,43岁。于家中被发现失去意
本章节重点论述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二级预防中代谢综合征、营养状态、维生素等补充剂和疫苗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一、代谢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中心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
来自意大利米兰圣拉菲尔科学研究所的Vasileios F. Panoulas博士等报告了一例关于右冠脉巨大动脉瘤的病例,且成功采用经皮封闭介入治疗。文章于2015年4月发表在JACC杂志。病史简介:患者男,61岁,有吸烟史,既往有高血压,因莫名
本章节重点论述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二级预防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和高血压管理注意事项。β受体阻滞剂1. 简介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引起许多心血管疾病病生机制和症状表现的原因。β受体阻滞剂可竞争性拮抗
自医学时间推出答题活动以来,编辑部已经收到众多站友的来信,咨询答题奖品领取的事宜。而今天,医学时间新版本v3.0.3正式上线(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新增自动领取奖品的功能。过去编辑们人工发放奖品的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
近期JAMA杂志上刊登了Amber-Nicole Bird博士等的文章,文章详述了腹主动脉瘤的筛查,以下为详细内容。腹主动脉瘤男女发病率差别大,大小和破裂相关1. AAA发病率男女有别腹主动脉前后径大于等于3cm定义为腹主动脉瘤。筛查的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在一般人群中,室早发生率可高达10.7%,室早潜在病因很多,处理不当甚至可引起室颤和心脏性猝死等。近期,来自加拿大女王大学的B
来自荷兰鹿特丹市的Jasper Jan Brugts博士,近期发表了一篇关于猫眼综合征的病例,主要症状为四叶式主动脉瓣并腔静脉异常,于2015年4月10日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车祸入院,既往曾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来自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的Gholap NN等报告了一例因出现心肌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导致持续性胸痛的病例。文章于近期发表在Heart杂志。病例简介 患者,女,66岁,静息下出现持续性胸痛。心电图示R波递增不良、前壁T波倒置。
乙酰唑胺作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利尿剂,常用来控制眼内压。服用乙酰唑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便是低磷血症,但因此而发生危及生命的事件却极为罕见。乙酰唑胺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1%。2015年
近日,Circulation:Image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上刊登了1例罕见的支架感染导致冠脉破裂,作者为来自南安普顿大学医院NHS信托基金会韦塞克斯心胸中心的Apostolos Roubelakis等。 患者,男,62岁,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治
近期JACC上刊登了Itzhak Kronzon博士等的文章,文章通过比较三种影像学对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指导作用,分别是经胸超声(TTE)、经食管超声(TEE)和透视下行TAVR。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是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症状明显患者的
二尖瓣手术的患者中约 30%-50% 伴有房颤,房颤可增加患者死亡率和卒中风险。近年来房颤外科消融手术心脏手术中广泛开展,然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完全证实。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律协会(HRS)指南推荐
中新社香港4月25日电 环境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近年备受各地关注。25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表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居住地空气中的微细悬浮粒子(直径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简称PM2.5)浓度较高,死亡率便愈高。香港大学
「医学时间」iOS 及 Android 最新版本(v 3.1)已全新上线,新增临床指南、扫码免费获取文献全文、按疾病亚专业订阅资讯文章、参与答题还可轻松赢大礼。更多细节优化,期待您的发现!抢鲜体验请戳 →: http://app.dxy.cn/medtim
近期来自荷兰莱顿医院的 Oliver Gaemperli 博士等对心脏影像学进展做了汇总,文章发表在 《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EHJ) 上。一、楔子非侵入性的心脏成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和决策至关重要。最近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