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去眼袋_整形项目

针灸去眼袋

从中医角度看,脏腑功能失调才是眼袋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总结,中医把眼袋形成的病因主要归结于脾气不足,脾失健运造成内湿停滞;或脾肾阳虚,水湿不化,上泛而成。 针灸去眼袋,以健脾利湿、温肾补脾、化气逐水为治疗原则,运用中医体针、电针、艾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加速局部脂肪分解,以达到收紧眼部松弛皮肤,去除眼袋的美容目的。针灸去眼袋的费用在数十元至百元不等,具体疗程主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针灸去眼袋具有创伤性小,对后天获得性的眼袋治疗效果较好。

  • 就诊科室: 整形美容科
  • 费用范围: 500—1000元
  • 住院治疗: 不需要
  • 麻醉方法: 不需要
  • 技术手段: 中医
  • 治疗次数: 10-20次
  • 拆线天数: 不需要
  • 治疗时长: 1小时左右/次
治疗效果: 部分短期保持
适宜人群: 后天获得性眼袋者
恢复时间: 1—2个月

优点

1. 简单经济方便,效果较好。 2. 创伤小,副作用少。 3. 标本兼治。

缺点

1. 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2. 因人而异,治疗效果不定。

副作用

1.晕针、晕罐、晕灸。 2.疲劳、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下出血。 3.紧张、呼吸困难。

适应症

针灸去眼袋主要适用于后天获得性的眼袋,如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眼袋。

禁忌症

出血体质、血液病患者、凝血机制有问题者不能用针灸;皮肤严重过敏、恶性皮肤肿瘤患者、局部破损溃烂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针灸;妊娠期妇女,或经期妇女禁止在腹部,腰部进行针灸;狂躁不安者,全身水肿者不宜使用;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禁用针灸;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术前准备

① 在进行针灸拔罐前,不要喝酒或进行剧烈运动。

② 针灸拔罐时身体放松不要摇动翻身以免引起疼痛或导致弯针、滞针,罐器脱落等情况发生。

③ 由于针灸治疗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建议自行操作。

治疗方式与过程

从中医角度看,脏腑功能失调才是眼袋形成的根本原因。在针灸治疗上,一般以体针为主,同时也会选择艾灸,电针等方法配合治疗。

1. 体针法

取穴:阳白、鱼腰、太阳、印堂、睛明、童子髎、承泣、四白、丝竹空。脾气不足加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肾虚水泛加肾俞、三焦俞、关元、曲泉、三阴交、太溪;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涌泉、太冲、行间;瘀血内停加肝俞、脾俞、血海、三阴交、太冲。选用32-34号0.5寸毫针,阳白平透鱼腰,承泣平刺进针,针身与睑缘平行,针尖向内或向外,每次交替改变,其他穴位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出针时面部穴位多按压针孔。隔日1次,2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10天左右。

2. 电针法

取穴:眼袋局部、太阳、四白透眼内、外眦。将电针仪的两个接触电极板,分别放于眼袋局部(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接触),打开电源,选择低频3-50次/秒,疏密波或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眼袋区产生明显颤动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见效后改隔天1次。

3. 艾灸法

取穴:三阴交、关元、京门、合谷、太阳、四白、肾俞、合谷。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度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治疗效果

针灸去眼袋后部分患者可短期保持。它是以健脾利湿、温肾补脾、化气逐水为治疗原则,运用中医体针、电针、艾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加速局部脂肪分解,以达到收紧眼部松弛皮肤,去除眼袋的美容目的。

并发症

晕针、晕灸:由于情绪不稳,紧张或身体不适等引起。

皮下出血:针刺时损伤小血管,尤其是针尖弯曲带钩的针易引起。

感染:针灸后护理不当,或局部发痒搔抓而引起。

康复与护理

① 针后若局部发痒应避免搔抓,以免留下瘢痕或者感染。

② 针灸后不能立即进行洗浴,以免引起针口感染或外邪入侵致病。

风险以及预防

针灸去眼袋的操作步骤十分严格,尤其是在眼部附近的扎针和艾灸,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晕针、晕灸、疲劳、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下出血、紧张、呼吸困难等。【预防】:针刺前对患者的体质,神志,耐受性有所了解;检查针具,取穴适量,手法轻柔熟练;针刺时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等。

生理以及美学

眼睑是保护眼球和维持眼位的重要器官,其结构较复杂,自内而外分别是结膜、睑板、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眶隔脂肪、皮下组织和皮肤。其中睑板外层纤维组织硬如软骨,构成眼睑的重要支撑部分。

眼的审美重点在于关注眼的外部形态。年轻人的下眼睑平滑,下睑支持韧带位于眶下缘,眶隔脂肪不疝出,下睑的眶膈前区域过渡自然、光滑、平整,没有凹陷和膨隆畸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肌肉等组织出现松弛下垂情况,下睑则易形成袋状下垂,形成“眼袋”,影响眼部审美。

器材和材料

针灸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样子类似一根银针,故名针灸针。

艾炷、艾条: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