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什么喜欢在窝里斗

在你的身边应该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都喜欢在窝里斗,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对外,而更喜欢在窝里斗呢,这是不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和外国人有那么多的区别呢,想知道吗,下面就来看看吧。

近日,尚在大学读书的本报实习记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学院分专科和本科,按照学校规定,只有10%专科的学生能够升本续读,也就是一个班只有三四个学生可以续读本科。所以专科学生们绞尽脑汁争取升本的名额,有些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每天像做贼一样,防备着每一位同学:比如有的同学上课的笔记没有记全,向同学借,很多人会谎称自己也没有记全,事实并非如此。还有一个同学向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资料,别的同学觉得很好也想看,向他借,他说还了。但是到图书馆一查,发现这本书他并没有还。

我们学校,这样的事情不只一件两件,这样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为了这样几个续读名额,同学们好像有点心理畸形了。其实我高中时候就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上小学的弟弟说,他们有同学不会做数学题,问学习好的同学,那些同学明明会解答就是不说。

我觉得很奇怪,同学们为何会这样呢?难道中国人真的就爱“窝里斗”?

记者曾有这样的经历,大学毕业前夕,两个平时很要好的朋友闹翻了脸,原因是两个人同时应聘了一家单位的同一个职位。为了争得那个职位,其中一个同学竟然给招聘单位写了一封匿名信,“揭发”另一个同学的种种“劣迹”。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件事,那家招聘单位没有从我们学校招一名毕业生。

著名学者柏杨早有精辟见地:“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中国人的重要特性”。

心理学家朱建军认为: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性格是一种病态“口欲期固结”的人格。

什么是“口欲期固结”的人格?

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分压抑其个性发展,使孩子成年后心理上仍然处于儿童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将个体的成长经历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等几个阶段。人在一岁前是“口欲期”,这时儿童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他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他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识手段。”

在一岁多,儿童就逐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行动能力出现、也是儿童学习自我控制的时期,儿童自我意志和个性第一次张扬。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常会反抗父母,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如果这时父母对儿童的自主行为压抑过多,则儿童会退回到“口欲期”,因为害怕受批评,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这个影响会延续到他的一生。精神分析学称此现象为“口欲期固结”。

在中国,一直都受到儒家的思想影响,儒家的思想造成了现在很多的中国人都喜欢在窝里斗而不喜欢对外,其实这更多的是他们见不得别人的好,总希望自己可以超越别人的幼稚心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