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
憋尿

憋尿的人,精神上往往既想忍着尿,又害怕尿液不自主地排出,沾湿床褥或衣裤,所以精神负担很重,久而憋尿久之会诱发精神性遗尿,听到水声或看到厕所,尿液便迫不及待地排出。长期憋尿习惯,膀胱肌肉会逐渐变得松弛无力,收缩力量变弱,于是会接着出现排尿不畅、排尿缓慢等现象。老年人憋尿,由于膀胱颈部和后尿道部经常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如果男性有前列腺增生,女性有膀胱颈部增生等病变时,便会诱发尿潴留,这样,即使想排尿也排不出了。

憋尿的危害

1、憋尿会引起尿路感染。如果长期憋尿,尿液无法将细菌冲走,大量细菌在尿路聚集,就可能引起尿路感染。有研究调查表明,尿流不通畅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不要小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等,甚至导致肾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也曾出现过因尿路感染而引起肾衰竭直至死亡的病例。

2、憋尿会引起膀胱炎。憋尿时膀胱胀大,膀胱壁血管被压迫,膀胱黏膜缺血,抵抗力低时,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急性膀胱炎。

3、憋尿可引起前列腺炎。有研究表明,男性前列腺炎的其中一个主要病因,就是泌尿系的细菌通过前列腺管逆行至前列腺,引起感染,导致前列腺炎。

4、憋尿可诱发排尿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多发生于20岁至30岁男性,偶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突然、用力性排尿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脑缺血所致。此外,天冷及憋尿使膀胱中的尿液太多,在迅速排空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也可诱发排尿性晕厥。

5、长期憋尿可能引起膀胱损伤。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分布在膀胱壁的肌肉里,憋尿太久,会使神经缺血或过度胀扯而受损,造成以后小便疼痛、尿频或尿不干净等后遗症。如果神经受损严重,膀胱括约肌无力,甚至会造成尿不出小便的后果。

6、憋尿还可引起“心”病。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增高,冠心病人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这对于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憋尿引发的疾病

1、憋尿患膀胱癌风险高

尿液在膀胱内储存过久会导致细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时增加产生结石的几率。长时间憋尿还会引起尿液返流导致肾盂肾炎,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憋尿后还可能发生排尿性晕厥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长期憋尿还会导致括约肌松弛进而导致尿失禁的出现。据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

2、憋尿会影响排尿功能

人体储尿排尿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长时间憋尿后,尿道括约肌痉挛,或逼尿肌无力(就如同水库的阀门失灵无法打开,或水泵动力不足),是导致长时间憋尿后无法排尿或排尿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存在前列腺增生的群体,更是容易出现此类情况,由于前列腺增生,每次排完尿后有一定残余尿,长期慢性尿潴留及进一步憋尿会使得膀胱神经压迫受损,导致神经源性膀胱,使得膀胱舒张感觉消失或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损伤,同样会发生排尿障碍。

3、憋尿成阳痿

早泄患者别憋尿,有人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因为憋尿会让人体性奋,提高勃起程度,因此有人就想采用憋尿性交方法来治疗早泄。但是实际上而言,这种方法对于早泄并无作用,反而还有可能加剧早泄的情况。

专家指出,早泄本身就是由于过度敏感所致,再加上尿液的刺激,会让男性更加容易出现早泄。此外,由于有尿意,为了避免尿液的溢出,男性也不得不分神去加以控制,也导致了性生活质量的降低,甚至可能由于过度隐忍出现阳痿。

如何摆脱憋尿带来的困扰

1、在每次外出前,最好先解决一下小便的问题。

2、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开会期间,都应该有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让自己“方便”一下。

3、在憋了一段时间的尿之后,除了尽快将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强迫自己多几次小便,这对膀胱来说有冲洗的作用,可以避免膀胱内细菌的增生。

此外,冬季应注意下身保暖,少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于排尿性晕厥的预防,除睡觉时不要憋尿外,起床小便时,最好先在床边小坐片刻,随后再站起来走动。

小儿憋尿对发育的危害

由于小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幼儿憋尿会引起小儿坐立不安,精神紧张,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思维活动紊乱,从而影响孩子学习和活动。幼儿憋尿时,胃肠功能和交感神经也会发生暂时性紊乱,血压明显升高。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人能抑制尿的排放,是在脑神经支配下,靠膀胱内括约肌逼尿肌的协调作用形成的结果,在幼儿憋尿意念的作用下,形成人为的尿潴留。另外,小儿常憋尿,膀胱内括约肌和逼尿肌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憋尿时间过长,膀胱充盈过度,在外力使用下,还会导致膀胱破裂引起出血休克。

因此,家长和托儿所的保育员,对幼儿憋尿切莫大意,应教育孩子养成有尿就排的好习惯。活动、游戏前应让孩子先排尿,活动结束应及时让孩子排尿。凡幼儿举手要求小便时,应予以同意。家长在家中也应重视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排尿习惯。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