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

4、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应从幼年养成,也就是从孩子喜欢说话,喜欢听人讲故事,喜欢听人讲人生经历时开始,家人就可以通过一些技巧与兴趣活动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

1、作一个新闻讲解员。

当他在场时,讲述你今天做了什么,你在为他做什么,甚至在读什么书。将文字与事物联系在一起;帮助他学习故事的要素。

2、一起看图画书。

从幼年开始,就给他介绍有趣的图书。孩子的注意力短暂,这一点你应接受;每一次短时间的交流都是在培养他的读书爱好。

3、看、指、说。

你的小孩是从首先学会翻书开始他们的文字生涯的,再泛泛地看图,然后当你叫出图片名称后指出图片,再指认有标题的图片,能是看图识字。你的小孩现在到哪一步了?你能提示他做下一步吗?如果他尚未准胞,你就不要强求他,但在他准备好后,可以鼓励他前进。

4、向他指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东西。

读杂货上的标签,路边的标志、饭店的菜单,于是他会对文字感兴趣。

5、给他包一本书。

对于较大的幼儿和初学走路的孩子,你可以在尿布包中或车子中塞一两本故事书。让书本充实他的生活空间,书本随手可得有助于他将书本视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6、一起去图书馆;定期安排时间去书店,让孩子挑选一两本书。

不要忘了,去那里只是为了获得这样的经历。即使他还不能安心坐下来,他也会了解到这很特殊,并且很有趣。

7、弄一张借书卡,将书卡当奖品,放在盒中置于特别地点。

学习儿歌。小孩喜欢听音韵,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文字和发声的兴趣。带手势语的儿歌有助于将动作与表示动作的单词联系起来。儿歌可以培养语言感和爱好。

8、给他一本书。

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接触书本,然后再在一起看。让他感觉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9、提问题。

如果要求小孩使用语言,他们会更容易培养出语言能力。在你提出问题后,要一直等到他想好该怎样回答,给他足够的时间。对于他的提问,则可以使用一些他不知道的词汇回答。要更注重意思,而非准确的单词。

10、确定定期交谈的时间。

谈话时间确定后不要随意改变。可以谈当天事,并问他当天的情况。这是一种讲故事的特殊方式。

11、让汽车成为谈话的地方。

在外出时,可以与小孩谈车窗外的事物,以及外出前发生的事情。这种封闭式对话有利于培养语言技巧。稍后可以公开地谈各自的秘密、担心、烦恼与希望。你必须关闭收音机和手机,让这段时间成为特殊的时间。

12、查阅。

有问题时,如电影什么时间开始,天气情况如何,应找到这些信息,并读给你的宝宝听。这样可以告诉他我们是怎样通过阅读找到并解决问题的。

13、教孩子进行字母联想。

帮助三岁宝宝学习“他的”字母。例如*代表Jason(詹森),帮助他在印刷物中找出这个字母,并在日常事物中找出它的发音一如‘jelly(果冻)”中的J。因为他将自己视为万物的中心,这对子该年龄段的小孩来说是正常的,其它字母可构筑在“他的”(冰)字母之上。

14、在睡觉时讲故事。

讲故事时,既可以口述,也可以阅读,要从幼年开始坚持在睡觉时讲故事,切勿将拒讲催眠故事作为惩罚手段,那样得不偿失。

15、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

使用宝宝相册来提示他进行讲述。你的暑假或到奶奶家的旅行都可编成故事,这可营造讲故事的氛围。

16、作一名抄写者。

让你的小孩口述故事,你记下来。或者给朋友或亲戚写信。让他草签或尽可能写上他的名字。他写字的技术会落后于他的想象力很多年,所以不要让他受到拘泥。帮助他理顺思维,知道文字是宝贵的,是让其它人知道他的想法的手段。

17、使用磁带。

对于一名较大的学前儿童,带磁带的书本可以帮助他看到书写与读音之间的联系。他可以反反复复地倒磁带,并跟着磁带朗读。但不要让这些取代阅读。

18、让你的孩子投入阅读。

可问他故事接下来将怎样发展,为什么书中的某个人物会这样做,他对某个人物感觉怎样。不要指望他做出长篇回答,但要让他投入到故事或情节中来。问他是不是希望改写这个故事。如果他对故事很熟悉,可以要他为你”读”这个故事。

19、小心使用电脑。

许多教授阅读的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可以找一些并非直接以教育为目的,但有助于学习此类阅读技巧的软件,如查找图案,找出形状与学习字母。其它有价值的软件包括让小孩用图片讲故事一的软件。可让他用带有字母的软件制作自己的书本。那些带音频的故事要在屏幕上显示文字。

20、查找有关儿童保育的书籍。

强调直接与儿童交谈,向他们提问,并提供书本。在把书交给你的小孩之前,要在幼儿园花点时间看这些书的质量是否可靠。

21、作出行为榜样。

你自己也要经常读书,并在图书馆为自己挑选一些书籍。整个房间应成为读书气氛浓郁的环境,到处有书、杂志和报纸。

22、让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习惯培养开始时间

*从婴儿开始

宝宝一岁以前,就要让他认识书,也许初时孩子不会特别感兴趣,而且只能持续几分钟,但父母每天都给他们“读”好几次。到了宝宝能坐起来的时候,他的目光会追随书本,大一些,就会自己翻书,虽然属于“乱翻”,但也会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兴趣。更大一些,他们选择一些赏心悦目的书来看,专心地看。

*选择好书

对幼儿来说,不可能看大部份以文字为主的书。市面上有不同质料的书──布的、胶的、硬皮的;更可自制用以配合幼儿的特性。幼儿喜欢那些他们熟悉的人、地、事的图片和照片,也喜欢动物的图片。 童话故事很吸引幼儿,可刺激他们的抽象以及创造性思考,不妨多读。

孩子的第一本书应该只有几页,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我给孩子的第一本书只有三页,有大幅而清楚的图画,没有文字,没有细节。当孩子大一点,必须选择易于了解的字汇,字体较大的书;选择当然要配合孩子的年龄。

*营造气氛

为了增进幼儿的阅读兴趣,家中要多放图书,少看、甚至不看电视。儿童从书堆长大总较在电视熏陶中长大的爱阅读。也许家中有多少书,对孩子一生中会读多少书有密切的关系。

家中可以将书放在孩子房间较矮的书架上,这样能引发他们浏览的兴趣,而且要为孩子准备的书所谈及的主题应该是涉猎极广的。在家中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让孩子安心阅读也是重要的。

*以身作则

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自己的父母,特别对幼儿来说更是。若父母不爱阅读别奢望你的孩子会喜欢阅读,多多谈论这一方面的事,你的孩子也会照做。试着每天念书给孩子听,要不然至少一星期要念几次,而且让他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例如每晚在孩子睡前在房间十至十五分钟一起阅读、分享。孩子年纪尚小,不能明白我们的分享,但她已习惯了,没有打扰我们,当我们分享时她有时会玩玩其它玩具,大部分时间自己也拿喜欢的书籍来看,读孩子听,直至他上床睡觉。

*互动参与

不单父母,孩子也要有机会参与才可鼓励孩子阅读。别以为单将一本书放在幼儿前,他就会乐在其中;我们需鼓励幼儿注意图书里的东西或者让孩子猜测下一页的发展是如何,如果他能办到,不妨夸奖他。如果幼儿要求,不妨再念一遍给他听,一本心爱的书是应该一念再念的;何况对幼儿来说,他们心爱的书,你一天里说几遍他都要听,百听不厌。你的态度、语气必须让孩子感到轻松而亲切的,那么孩子就较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经常要给孩子买一些新书,书中要有很多以前读过的字句所组成的故事。尽管幼儿已能独自阅读,还可继续念给他听。对幼儿来说,他会乐于和你以这种亲密的方式共处。

也不要忽略教导幼儿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清洁,不可在书上乱画。让我们从小为孩子打开这图书世界的大门,开卷有益。

不良阅读习惯

1、发声阅读。

阅读时把每个字都读出声,会影响阅读速度。有这个习惯的可以用手指紧贴嘴唇。

2、逐字阅读。

这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妨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就好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这个习惯的可以按句子或词组读,而不单读“字”。

3、移动手指。(指读)

这会影响阅读速度,因为眼睛运动的敏捷度要比手运动的敏捷度要强些。有这个习惯的可以强制自己,将手拿开,单纯靠眼睛来引导阅读。

4、转动颈部。

这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加重颈部肌肉的疲倦。有这个习惯的可以用手将颈部固定,单纯靠眼睛来引导阅读。

5、纠缠生字。

时常停下来思索文中的一些生字,会打乱阅读节奏,并会妨碍对文章重点的掌握。有这个习惯的可以多掌握生字,或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或读完后再查字典印证。

6、不当返读。(回视)

回头读一个字或一句话,这是阅读速度慢的原因,这些潜在心理就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这个习惯会影响阅读速度,是因为他要回头思索文章的内容,不专注向前读新的内容,结果新的内容又不能得到充分地理解,还要再次回头重读,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返读越多,越要返读。有这个习惯的可以尝试一口气读完一篇文章。(如果要仔细咀嚼某个字、句,返读也是可以的)

7、忽略标题。

太专注于文内的文字,而忽视了诸多标题、引言、总结、说明及图解等信息。这是决不可的,因为标题是作者提供的重要线索。有这个习惯的可以只看标题、斜体字、深色字、特别的信息等,看从中可以领悟多少,当然,也要注意其他的阅读线索,如:介绍下文的起首段,总结全文的收尾段,概述全文意思的第一、两句话等。

8、病态读书姿势。

有的人习惯趴在桌上看书、躺在床上看书等。因此阅读时要姿势正确。我就有不少次姿势不正确。

9、不讲读书卫生。

有的爱用手指沾唾沫读书页,甚至读完书后不洗手,这都是对卫生有害的。尤其是公共场所的书籍,特容易传播疾病。

怎样克服的10种不良阅读习惯

在我们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往一般会出现以下传统和或不良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妨碍着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有的还可能会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学习训练高效快速阅读中必须克服这些不良阅读习惯。

1、音读

音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读出声;②唇动;③舌或喉、声带动;④心诵,即大脑中发声。音读的最大弊端,是使阅读速度等同于说话的速度,从而拖慢阅读速度。如有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在阅读时将手指紧贴唇、喉。但根本方法还在于强化速读练习,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提高了,音读现象自然就会消除。

2、字读

逐字阅读习惯并不能增加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反而在许多时候会把意思完整的句子割裂成字、词,注意力被单个字词所分散。在阅读中妨碍和减慢了对全句或全段的理解及记忆,就像身上森林中却好只看每一棵树而不见森林。如有这种习惯的人,你就要尝试阅读文章的“意思”,而不是阅读“字”,就好比你在听别人讲话时,是听他的意思而不是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在速读练习中,如能在练习初阶即可达到一目半行文字的水平,那就可以消除逐字阅读的弊病。

3、指读

阅读时用手指着字句,因为手指不及眼睛敏捷,所以绝对会降低阅读速度。如有这个习惯,必须自己强制将双手拿开,只靠自己的眼睛来动引导阅读。

4、转动头颈

阅读时由颈部带动头部从一边转向另一边,这样的的阅读习惯肯定会降低阅读速度,增加你在学习中的难度与疲劳辛苦。如有此习惯,克服的办法是双肘支桌、双手支颏,单纯依靠眼球的转动引导阅读,坚持练习并形成习惯。

5、纠缠生字

在阅读中发现生字或生词是正常情况,但如果你因为生字、词而读读停停,就会打乱阅读节奏,减慢阅读速度,并打断了你的阅读思路,妨碍你完整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信息。解决的办法是平时须多识字、词,或在阅读时先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

6、回视返读

回视是快速阅读最大的障碍。主要原因是精力不集中、粗心马虎,或是怀疑自己的记忆与理解力,总认为看得快就会看不清、记不住,所以不断地返回重读,而不是专注向前迎接新的内容。结果,新的内容得不到充分理解,只好又回头重读。返回重读又造成信息的混乱、流失,影响记忆,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回视越多,越需要返读。所以,读者在练习中,一是强化注意力,二是增加自信心,从心理和视觉两方面进行练习与调整。

首先在心理上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暗示自己眼睛灵活清晰。通过速读练习,尝试集中注意力一口气阅读一篇文章。这样,你会发觉,在理解方面与返读结果相差无几,但却节约了许多时间。当然,若要仔细咀嚼某些字句,或读完一遍后有目的重新阅读,返读也是必要的。

7、忽略线索

这类问题是读者对各类文章的文体、内容及结构等不熟悉。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要注意文章标题、作者、文章“五W”要素等关键词的搜索与记忆,决不可忽视。如你忽视了标题、作者、引言、总结、说明及图解等信息,它会限制你的阅读思考,影响记忆效率。如果有此习惯的人,在尝试在阅读时,只看标题、作者、过程和文章要素等关键词,尝试着你能猜测领会多少。

8、假阅读

假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时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眼睛看着书,脑子早就神游到了另一个世界,眼睛和大脑之间如同电线短路一样,书中的信息很少进入大脑,结果还不如不读。主要原因是心情浮躁,阅读时心绪不宁,精神困顿,注意力严重分散。有此现象的,应该检查自己是否已陷入脑疲劳,注意适度休息和有氧运动;看是否注意力存在问题,可以通过速读记忆中注意力的专项练习来改善,迫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集中注意、高速运转,锻炼自己的 意志力,控制自己信马游缰的思绪。

9、死读书

死读书是指死记硬背的读书方式。读者常常以自己记忆好为荣,但需要考试或使用时却不能迅速反应,灵活运用。常指“肚里有货倒不出”。主要原因是只读不思,只记不想,只知被动接受,成为书本奴隶。解决的办法是读思结合,说写结合,读用结合。

10、不良姿势

有人爱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看书,容易造成近视眼、驼背等生理变化。如果长期伏案工作,也不应把书平放在桌上,低头去看,而应双手将书拿起,距眼睛30-40厘米,直背端坐,否则容易在中老年患颈椎病。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姿势端正。

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能力,而拙劣的方法则可阻碍才能的发挥。”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