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前的发育有多重要?这部 BBC 纪录片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为什么成人的学习语言不如孩子快?

孩子多大能区别好人、坏人?

同理心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习得?

带着这一连串有趣的问题,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 200 多位婴儿,进行了一场最有开创性的婴儿脑科学研究。

BBC 将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对于每一位新手爸妈来说,这几乎就是一份来自超科技星球的《婴儿说明书》。

面对这些说着「婴语」的孩子,它不仅揭示了新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奥秘,也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因此领悟到,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父母。

1 周大的婴儿会区分

「人」和「物」

刚出生宝宝,除了「喝奶」与「睡觉」,还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

这时候的宝宝会对外界的「人」产生情感反应吗?

研究人员带着便携大脑扫描仪,到访刚出生 1 周的亚瑟宝宝家,分别给他展示 15 秒的「机械玩具」与「人脸」视频,监测大脑的反应。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扫描数据能够展示小亚瑟大脑的哪一个区域最为活跃。

其中,实验人员用橙色和蓝色的线展现大脑不同区域的供氧情况,其中橙色的线表示大脑中流入的血液。

当给孩子展示机械玩具时,孩子的大脑没有太多反应,甚至到后来不愿意再观看。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但是,当给孩子展现人脸视频时,体现氧气流入量的橙线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显然,小亚瑟对「人脸」的反应比「玩具」大得多。

橙色线体现的是「颞上后区」的活跃情况。它人对外界事物作出最活跃反应的区域,用于处理复杂事物与人类情感。

实验发现,即使是出生 1 周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动用这块脑区,与「人」发生联系。

7 个月的婴儿

会分辨「好人」和「坏人」

那么,小婴儿还多大会区别好坏呢?

3 岁?2 岁?

都不对,答案是 7 个月。

研究人员对于一群最小为 7 个月大的孩子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木偶剧:

红色的圆木偶想上山;

蓝色的方木偶总把它推下去;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尽管孩子叛逆挺正常的,但对于他们的不合理要求,我们还是要拒绝的。

但是「不」仅仅是「不」,只有加上共情、解释与指导,才能给拒绝赋予更大的价值。

黄色的三角木偶帮助了红色圆木偶,成功爬上了山坡。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观看结束后,研究人员让最大为 12 个月、最小为 7 个月的一群宝宝选择一块木偶。

令人吃惊的是,所有宝宝无一例外都选择那个善良的黄色木偶。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没有大人教导,没有声音,也没有剧情,孩子依旧能够凭着本能辨断出更「善良」的那个角色。

我们看到有人被帮助时,会感到开心,即使是 7 个月大的小婴儿。

实验人员感到不可思议,她认为:这是学会信任他人的起点,也是健康社会的基础。

允许孩子依赖,他才不会长成巨婴

在纪录片里,有一个很经典的「冻脸实验」。

8 位宝宝,和父母面对面而坐。在实验刚开始的时间里,父母会和孩子正常互动,嬉笑着逗孩子们开心。

当爸爸妈妈把脸扭向另一边,扭回来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会再给孩子任何回应。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宝宝刚开始愣了一下,然后他们非常努力地想要博得父母的关注,可却没有丝毫回应。

两分钟后,有的宝宝甚至崩溃地大哭起来,看起来非常难过。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当妈妈被允许可以再次回应宝宝时,宝宝才在父母的安慰中又变得快乐起来。

看到这里,尤其是孩子哭泣崩溃着伸出手去够向冷漠的父母时,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它让我想到,如果父母以为冷漠是一种处理孩子不良情绪的方式,「只要我不回应,你就自然不哭了。」

那么,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宝宝天生离不开父母的关注,我们总以为孩子太依赖父母,会成为社会巨婴;但事实上,却恰好相反。

研究员格迪博士说:成长为快乐与自信的人,需要亲密关系与温暖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即使是孩子,也可以管理情绪

「我生的哪里是个娃,简直是座随时爆发的活火山嘛!」

我们总以为,最令我们头疼的,就是「宝宝突然发脾气」,但事实上,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这个,而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娃依然哭闹不止」。

作为困扰全世界妈妈的难题,纪录片通过实验的方式,给了我们答案。

研究团队给娃们穿上了特制的衣服,以监控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情绪压力变化和心率变化。

实验开始了,实验人员把糖果、巧克力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孩子们可以看到,但却吃不到。

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发生了极速的变化,心率也急剧上升。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怎么办?

妈妈尝试用拥抱的方式给孩子安慰,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抱抱」完全没有用,孩子的情绪甚至更加焦躁。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为什么「拥抱」这样的常见安抚方法,会不起作用?

博士 Emily 一句话点出原因:因为在此时,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在束缚他,因此情况反而更糟。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可如果「拥抱」对脾气没有用,那还能怎么办呢?

实验人员给了孩子妈妈一个建议: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妈妈拿出了一只玩具小狗时,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哭泣,心情也恢复之前平静的状态。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北鼻异想世界》

实验人员认为:转移注意力,不仅是父母平息孩子发怒的最好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自己也可以学会这种技巧,来应对情绪的强烈变化。

孩子发脾气是非常正常的,而孩子是否能学会控制脾气,关键就在于父母是否给到孩子足够的练习。

孩子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发明

虽然一直在育儿圈里打滚,但却从未想过,原来 2 岁前的宝宝,居然是这样认识世界的。

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个神奇的新生命,我们知道的还依然很少。

这个被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新生命」,在他们小小的身体内,蕴含着这个世上最不可思议的能量。

作者 元元


最新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