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是怎样做妈妈的?

  如今,80后妈妈已经成了新妈妈的主体,而这些新妈妈自身多半又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80后”是怎样做妈妈的?她们怎样看待自己和自己孩子?

  的确,围绕在80后妈妈身边的新词儿真还不少——

  宅妈达人、网购网聊、讲究效率、崇尚平等、追求个性、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棍棒教育太过时……

  这些词能不能代表80后妈妈的育儿方式和生活内容?

  一项有关中国当今家庭育儿方式的调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新调查发现80后妈妈——

  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观念,育儿更时尚 92%

  把孩子当朋友来相处 86%

  我会尽我所能给予孩子我能给予的一切 78%

  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79%

  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69%

  解读新困扰

  1. 80后新妈妈的育儿心态:“高开低走”。

  调查发现,80后妈妈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育儿心态“高开低走”。

  孩子哇哇诞生之时,新妈妈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地抱起了自己的新生宝贝。可是很快,她们的自信和情绪就进入了下降通道,因为有太多困扰不能顺当解决,有不少挫折难以面对,当初的神采飞扬,很快就变成了灰头土脸。

  在接受调查的80后妈妈中:

  有76%的人自认生活压力更大,她们的自我评定是“高开低走”,感觉越来越不好。

  有61%的人认为,虽然自己有很多先进的观念,但实际动手照顾孩子的能力却很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如70后妈妈。

  从实际情况来看,80后妈妈工作的年限比较短,工资收入和家庭收入总体上低于70后妈妈的家庭。所以。调查中80后妈妈的平均收入低于70后妈妈。

  另外,受教育时间短的女性容易早婚早育,本次受访的80后妈妈学历偏低,自然会使她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专家解读

  李国瑞:压力与能力

  经济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出生后,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带孩子,能否请出这样的长假,请假期间职务能否保留?产假后,还能再找到工作吗?正值金融危机,这样的压力感会更加强烈。

  另外,“80后”都有“眼高手低”的特点,反映在80后妈妈身上也一样。她们从网上和书刊上获得的育儿知识不少,理论知识不缺乏,可是,面对活生生、手脚乱动、嗷嗷啼哭的孩子,她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对能力显得很差。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焦虑的事情越来越多,从养育到教育,吃喝拉撒,80后妈妈很容易陷入束手无策、无法应付的境地。

  面对大量的育儿信息,她们无所适从。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焦虑和忧虑情绪,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就一个孩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父母只有一次机会。

  陈建强:理想与现实

  孩子在生长的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还存在有性别差异。育儿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现在的年轻父母都普遍知道2岁前后的孩子有一个“心理逆反期”,可以用“延缓需要”、“转移注意力”来处理一些状况,但对于如何更深入地从心理上帮助孩子就不太了解了。

  而过去的父母养了几个孩子,会积累较多具体的实际经验,应对起来比较从容。

  第一代独生子女在抚育第二代独生子女时,她们没有机会积累,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体会,难免手忙脚乱。

  徐浙宁:与生育年龄有关

  我觉得育儿心态的“高开低走”,与父母的生育年龄相关。20多岁做父母和30多岁做父母,他们在人生阅历、经验上都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事业稳定性的不同都会影响为人父母的心态。

  而如今竞争成风,比较浮躁的心态也不只是80后妈妈身上独有的。

  2. 在妈妈心目中,“宝林匹克”赛场的起跑线平均为“1岁半”。

  调查问:“在你的心目中,孩子的起跑线设在哪个年龄段?”

  在接受调查的妈妈中,43%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从胎教开始。

  25%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在0~3岁,孩子进幼儿园之前。

  24%的妈妈认为,应该设在3~6岁,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

  只有8%左右的妈妈认为,孩子的起跑线可以设定在小学入学以后。

  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

  现今社会普遍认可高学历,而轻视技能性工作。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父母们急急地把孩子推上了比赛和竞争的跑道,从小开始就接受各种培养和训练,以适应今后入学、进入社会的需要。竞争,开始得越来越早!

相关阅读:

关于培养宝宝艺术感的建议
父母的耐心决定着孩子的品格
降服小恶魔教出乖宝宝
单亲妈妈更需避免教育误区
妙用报纸、杂志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