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肉阜环切除术

尿道肉阜是位于女性尿道口的红色肿瘤样组织,但并非真正的肿瘤。尿道肉阜一般较小,多位于尿道下方正中处,少数可累及尿道口四周,有的带蒂,多数基底较宽,突起于尿道粘膜表面,触之易出血并有疼痛。

临床上尿道癌误诊为肉阜者并不少见,故无论手术治疗与否,其诊断必须经病理检查证实。

对尿道肉阜的治疗,较小者多采用雌激素软膏贴敷,尤其适用于中老年妇女。方法是,雌激素软膏每晚睡前贴敷于患处,连续10~20d,多可奏效,以后每3~4个月可重复治疗1次。对范围不大、有蒂的肉阜者,亦可采用电灼、激光、微波或冷冻方法切除,但有的病例可复发。广泛或较大的肉阜,可手术切除。

  •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排泄部位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2-4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尿道肉阜
适应症

尿道肉阜环切除术适用于基底较宽或已形成环状之尿道肉阜。

手术步骤

1.切口:沿尿道外口做一环状切口,切线应距肉阜基底边缘约0.5cm,切口深至粘膜下。

2.游离尿道前端:尿道口穿过两针缝线,向外牵引,在粘膜下环状游离尿道口,使其越过肉阜基底。

3.切除肉阜:在肉阜基底的边缘切开尿道后壁,露出尿道腔。于6点钟处,用3-0可吸收线将该处尿道口边缘与尿道切口行对位缝合。然后边环形切除肉阜边将其游离缘与原环状切口边缘行环形缝合,直至完全切除尿道口及肉阜组织。

4.留置导尿管,当尿道口及肉阜切除完毕时,新的尿道口亦与原切口环状缝合完毕。经尿道插入适当粗细的气囊导尿管,扩充气囊并妥善固定。切口处覆盖消毒纱布。

术后护理

1.注意创口护理,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及止血药物。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及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导致切口出血。

3.保持导尿管通畅,若无继发出血,于术后7d拔除。

4.如遇切口渗血,可适当牵引气囊导尿管,局部使用浸湿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球加压外敷,一般即可止血。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