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冲洗法

对主要动脉损伤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动脉的连续性。受伤的动脉越早修复越好,最好在伤后6~8小时内施行。时间的延迟将大大增加远段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感染的机会,从而减低恢复血运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远段血管不通畅,即使时间较长,甚至超过20小时,修复手术仍有成功的可能。

  •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全身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静脉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手外伤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开放性手外伤
适应症

尖锐利器所造成的穿透伤,伤口清洁,血管切裂伤较小而整齐,估计术后管腔不致有显著狭窄的情况时,才可作单纯修复。若伤口污染较重,或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受到挤压者,则不宜作单纯修复术。

禁忌症

除同血管清创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外,尚应注意下列各点:

1.如并有骨折及神经等多发伤,一般先用内固定法固定骨折,恢复其支架作用后再修复血管及神经。

2.血管外膜要充分切除,以免将其嵌入吻合口内,导致血栓形成。对血管直径在2mm内者最好用两端连无损伤缝合针的9-0~11-0卡普隆线降合,每针应由血管腔内膜进针,在外膜出针。这样,较容易掌握边距和针距,并可避免将外膜带入血管腔。

3.缝合时,每次进针力求准确,切忌反复进针而加重血管的损伤。每一针都要明确地穿过血管壁的全层,使两侧的内膜对拢。还应保持一定的针距和边距,不要参差不齐,要使张力平均。

4.缝合时,均用细镊或不用镊,操作轻柔。拔针时,也要轻而稳,顺针的弧形拔针。如血管壁脆薄(尤其是静脉),须用细头镊轻压血管壁将针尖压出,以免因拔针而撕破血管。同时,手术人员的手套要经常冲洗干净,没有血迹,以免缝线粘于手套,偶一动作而撕破血管。

5.缝合过程中,要不断用肝素盐水等冲洗滴注管腔、管壁,以保持湿润及冲除凝血块。

术前准备

1.暂时止血

一般用加压包扎、填塞等方法暂时止血,尽量少用止血带。并有骨折的肢体,需暂时固定。

2.防治休克

迅速输血、血浆或其他扩容剂(如右旋糖酐)以控制休克。紧急时先输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3.改善血运

如血压较为稳定,可作交感神经节封闭,改善伤肢血运。对闭合性损伤,交感神经节封闭可以鉴别血管损伤与血管痉挛。交感神经节封闭后,如伤肢血运的严重不足未能立即改善,即需手术探查。

4.抗凝剂

术前一般不用抗凝剂。若手术必须延迟到几小时之后,在伤员无急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静脉或皮下注射肝素,以减少血管远端血栓形成的机会。肝素作用短暂,对以后的手术影响不大。如有影响,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如有软组织广泛损伤,最好不用抗凝剂,以免大面积渗出。

5.伤肢准备

整个伤侧肢体的皮肤均需消毒,以备必要时显露远端血管,进行逆行性血栓摘除。

手术步骤

血管吻合过程中,要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积血3次。冲洗过多则影响操作,一般以3次为宜。第一次冲洗在断端吻合前。

第二次冲洗在血管前壁已缝完,翻转180度后,从后壁冲洗管腔。

第三次冲洗在缝合最后一针打结前。

并发症

感染最常造成继发性出血和血栓形成。因此,除了彻底清创外,术后应给足量的抗生素,通常继续用药1周左右。

术后护理

1.全身处理:防治休克。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注意尿量及其性质,如有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等肾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情况,都应及时纠正。

2.保护肢体:注意保护伤肢,避免受压、温度变化、潮湿、擦伤、感染及有刺激性的外敷药等。伤肢 宜保持水平位,或稍低于心脏平面约13cm的稍下垂位,并用一支架撑起被子,以免伤肢受压,有助于动脉血供给。如有明显水肿,则可每天略为抬高一定时间。局部绝对不可使用热敷加热或冷敷降温,因加热、降温反可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加重代谢的紊乱。肢体保持于室温最为安全。

3.观察血运:正常供血时,伤肢皮肤温暖而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良好,肿胀不重。静脉血栓时,肢体肿胀加剧、发凉、发紫;动脉血栓时,肢体苍白、干枯。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作出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探查。但术后常有动脉阵发性痉挛现象,应与动脉血栓鉴别,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疼痛、寒冷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管痉挛,应及时解除。还可用血管解痉药物以及交感神经节或动脉周围神经的阻滞疗法。如缺血现象仍不好转,即应探查。

4.处理肿胀:手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应排除静脉血栓的可能。肿胀明显者,可间断抬高伤肢。如肢体肿胀很严重,则需作减低张力的切口,纵行切开皮肤和深筋膜,以改善血运;也可用粗注射针头穿刺引流,但不如切开彻底。减张后要防止伤口感染。

5.预防感染:感染最常造成继发性出血和血栓形成。因此,除了彻底清创外,术后应给足量的抗生素,通常继续用药1周左右。

注意事项

1.血管断端分离的长度要合适,过短时血管缝线处张力过大,必致失败。在端端吻合时,有时须将血管上、下段适当分离并结扎、切断某些侧支,但不能切断股深、旋股或肱深等比较重要的动脉。如果张力还很大,宁可采用血管移植以重建血运,也不可勉强进行端端吻合术。血管移植也不可过长,不然血管将曲折而阻碍血流。同时,吻合时尚须注意使血管的纵轴一致,避免血管扭转。

2.缝线牵拉和结扎要松紧适宜,不可过松,以免漏血;更不可过紧,以免造成吻合口狭窄。

3.松开血管夹后,远段的血运即可恢复,表现为肢体的远段皮肤泛红、皮下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恢复、可触及动脉搏动、静脉回血良好等。

如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出现一段时间后又消失,即应检查吻合部及其远段血管有无阻塞。常见原因有:①吻合技术不完善,使吻合口狭窄或闭锁;②血栓形成;③血管痉挛。一般先用温盐水纱布热敷,普鲁卡因封闭血管周围,或用2.5%罂粟硷液湿敷。如短时间内未见显效,不宜再观察等待,应及时拆除吻合口缝线探查;用平头针或塑料管插入血管腔内吸引、冲洗以清除血栓,并注入肝素盐水或普鲁卡因液,以解除血管痉挛。如血流仍不畅通,有血管内膜损伤、外膜嵌入或吻合口狭窄者,应切除吻合部,重新吻合。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