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的桡骨骨膜切取术

自Finley(1978)等报导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试验成功以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凡可以行吻合血管的骨移植的部位,如髂骨,肋骨,腓骨等,都可以形成以营养血管为蒂的骨膜移植。此外,还有人报导用桡骨骨膜和胫骨骨膜移植。一般,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应用于骨不连结和骨缺损,也有报导用带蒂或岛状骨膜瓣治疗骨不连结或陈旧性骨折,如腕、舟骨骨折。

  • 就诊科室:骨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四肢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静脉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3-6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舟骨骨折
适应症

凡可以行吻合血管的骨移植的部位,如髂骨,肋骨,腓骨等,都可以形成以营养血管为蒂的骨膜移植。此外,还有人报导用桡骨骨膜和胫骨骨膜移植。一般,吻合血管的骨膜移植应用于骨不连结和骨缺损,也有报导用带蒂或岛状骨膜瓣治疗骨不连结或陈旧性骨折,如腕、舟骨骨折。

术前准备

1.预防伤口感染是骨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移植骨的抗感染力很弱,一旦感染,移植骨被脓液浸泡,会发生坏死,而招致失败。预防措施是:对受骨区和供骨区要严格准备皮肤;贮存骨的贮存过程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要求;有骨与软组织感染者,必须在感染治愈3~6个月后才可施行植骨手术,否则手术容易激发局部潜伏的细菌,使感染复发。这类病人术前应用抗生素,术时应尽量利用抗感染力较强的松质骨移植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

2.受骨区周围软组织及承受骨的血运要丰富,生长力要旺盛,才能保证骨移植愈合过程的进行。局部皮肤、软组织如有广泛瘢痕,必然血运不好,而且骨移植后内容增多,皮肤缝合困难,容易发生感染,形成窦道。因此,术前应先切除瘢痕,作皮瓣移植,为骨移植的愈合创造条件。

3.很多需要植骨的病人,都已经过多次手术或长期外固定,以致伤肢肌肉萎缩,骨质脱钙疏松,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限制,血液循环不好,抗感染力低,组织生长能力也差。植骨术后必不可少的一段时间的外固定,将会造成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加重。因此,术前应进行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与理疗,对无移位的下肢骨折不愈合或骨缺损病人,可在支架或外固定的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

4.术前摄x线片,了解病骨情况,根据病情设计手术(包括植骨部位、植骨片的大小和植骨方式)。如拟作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术前应对移植骨的全长摄正、侧位x线片,以便选择植骨的部位和长度。

5.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术前,应当用超声血流仪探测供区和受区肢体的主要动脉是否存在及血流情况,以便设计手术。一般受区动脉多选用肢体主要动脉的分支作吻合,如股动脉的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等。如受区有2条主要动脉如尺、桡动脉,胫前、后动脉,亦可选用其中1条主要动脉作吻合,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另1条主要动脉经超声血流仪或临床检查证实供血良好。受区的静脉一般多选用浅静脉作吻合,如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小隐静脉及其分支。因此术前应检查受区的浅静脉有无损伤或炎症,近期用作穿刺,输液的浅静脉不能用作接受静脉。

手术步骤

1.体位:病人平仰卧,供肢外展,置于手术台旁的小桌上。

2.切口:于前臂的远端桡侧作纵切口,长约5~6cm。

3.显露血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后,向掌侧和背侧分离,于掌侧找到桡动、静脉,并切断肱桡肌腱(手术完毕后修复)。小心分离桡动、静脉,在旋前方肌平面,可见一组较粗的营养血管,环绕桡骨,走向背侧,供应桡骨背侧骨膜。

4.切取骨膜:根据受区的需要,切开包括营养血管在内的骨膜,并使营养血管与桡动、静脉相连。用骨刀小心剥离骨膜,并使骨膜带有薄层骨质,形成以桡动、静脉为蒂的骨膜瓣。待受区手术完成,确定需要血管蒂的长度后,结扎切断桡动、静脉,将骨膜瓣转移到受区。

术后护理

局部妥善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

1.用骨刀切取带有骨质的骨膜瓣,切勿用力过猛,以免误伤营养血管。

2.如用以治疗同侧腕、舟骨骨不连结,可采用岛状骨膜瓣,不必作血管吻合。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