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内镜电凝烧灼双侧脑室脉络丛,为治疗脑积水的传统方法。此方法通过减少脉络丛的脑脊液分泌,达到缓解脑积水目的。Pople等(1995)报告36例手术后长期随访,症状稳定者占64%。
1.交通性脑积水,症状缓慢发展者。
2.采用脑室-腹腔(V-P)分流术无效者。
脑室内感染者。非交通性脑积水多选用其他方法。
1.术前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诊断。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CT、MRI、DSA等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前应详加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争取获得最好的显露,尽可能地避开颅内重要结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争取良好的效果。
2.皮肤准备,手术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净头部,手术当日晨剃光头发。也可在手术前夕剃头。
3.手术当日晨禁食。可在手术前日晚灌肠,但有颅内压增高时,应免去灌肠,以免引起病情突然恶化。
4.术前晚可给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证安静休息。术前1h再给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
5.准备好内镜手术配套设备。
1.切口
通常以右冠状缝前1cm、中线旁3cm处为中心,纵行切开头皮25~3cm,颅骨钻孔直径1cm。
2.置入内镜
硬脑膜“十”字形切开,将直径4~6mm的内镜置入侧脑室内,辨认丘纹静脉、隔静脉等解剖标志。
3.电凝脉络丛
通过内镜工作道,应用电凝探针或激光烧灼脉络丛表面,范围可从室间孔至三角区的脉络丛球;内镜再通过开窗(fenestration)的透明隔进入对侧脑室,对其脉络丛进行凝固。
4.确认无出血后,拔出内镜,右侧脑室内置一根外引流管。
1.术后通常最早出现亦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并发颅内出血的病人,或术后迟迟不清醒,或清醒后出现淡漠、嗜睡、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再昏迷等。因此,术后无特殊原因长时间不清醒或意识好转后又逐渐恶化,并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如缓脉、血压升高,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应引起重视,要高度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有条件时应及时做CT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愈早,后果愈好。
2.广泛脉络丛电凝术后可引起高热,需对症处理。
1.术后有条件时,应进行术后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根据病情需要每15min~1h测量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若意识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转;如长时间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渐恶化,常表示颅内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必要时应做CT扫描,一旦证实,应及时送手术室,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严重脑水肿者,则应加强脱水治疗。呼吸道应保持通畅,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给予吸氧。
2.脑室外引流3~5天,夹闭后无颅内高压表现即可拔出引流管。
1.术中不能误伤脑室内重要静脉。
2.仅对脉络丛表面的绒毛进行凝固,避免对脉络丛的血管进行电凝,以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