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Miller和Nishikawa分别报告用脑膜中动脉代替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以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侧段狭窄、闭塞引起的脑缺血。脑膜中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分支,从颅底的棘孔进入颅内,分为额支和顶支。通常以额支较粗大,沿蝶骨大翼走行,其径路相当于大脑中央前回的位置。顶支的径路相当于颞叶和角回的位置。在可以进行颅内、外动脉吻合的部位,脑膜中动脉的管径约为颞浅动脉的2/3,平均为1.1mm。在需要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的情况下,而又不能用颞浅动脉或枕动脉作为供血动脉时,可采用脑膜中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吻合,向脑内提供侧支供血。
1.颅外手术“不能达到”的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并因侧支循环不足而有脑缺血症状者。
2.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因侧支循环不足而发生脑缺血症状者。
3.弥漫性低灌注压综合征:由于颅外手术“不能达到”的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智力减退、晕厥、共济失调、直立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者。
1.高龄病人,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肺、心、肾、肝疾病,糖尿病等。
2.已有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者。
3.虽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但无神经症状,脑血流量(CBF)也正常,表示侧支循环充足者。
4.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内囊处有广泛脑梗死者,估计即使吻合术成功也难以改善症状者。
1.应进行充分的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动脉造影和至少一侧的椎动脉造影,全面了解脑血管狭窄情况和侧支循环状态。
2.CT扫描,确定脑梗死的存在与否和范围。
3.脑血流量测定。
4.按常规准备头皮。
5.给以预防性抗生素。
1.切口
额颞部马蹄形切口。
2.开颅
额颞部骨成形瓣开颅。在翻开骨瓣时注意勿伤及下面的硬脑膜中动脉。此动脉的主干进入颅内后,在蝶骨嵴外侧陷于骨内板的脑膜中动脉沟中,有的则为骨管,动脉从其中穿过,翻骨瓣时极易撕断。
3.吻合动脉
沿选定的脑膜中动脉支的两侧各0.5cm处切开硬脑膜,脑膜中动脉即包含在此1cm宽的硬脑膜条中,用动脉夹暂时夹闭动脉,远端切断,硬脑膜切口出血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沿骨窗切开硬脑膜,翻开后在脑膜中动脉所及之处寻找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作为受血动脉。分离出长约1cm的一段,在其下面垫入一条橡皮膜使与脑皮质隔开。从脑膜的夹层中剥出长约5~7mm的一段脑膜中动脉,剥去动脉末端2~3mm长的旁外膜,末端剪成斜面以扩大其口径。用11-0单股尼龙线与大脑中动脉做端-侧吻合,吻合方法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相同。缺损处的硬脑膜用一片骨膜或颞筋膜修补。
4.关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