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移植、肛提肌修补术

臀大肌移植、肛提肌修补术用于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 肛门失禁是粪便通过肛门失去控制,或控制能力减弱的现象。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很多,失禁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肛门失禁既可以是习惯性,也可能系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缺欠所致,多见于腰骶部脊柱裂或脊膜膨出。这类病儿排便的感觉及肌肉的运动均受影响,直肠充盈时无便意,故无反射性排便活动。肛门外括约肌系统及盆底肌肉在无运动神经支配下处于放松状态,故粪便可随时漏出。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手术中外括约肌损伤、术后并发感染及瘢痕形成均可能影响外括约肌的功能。此外,在直肠拖出过程中,直肠未能通过肌肉复合体也是造成术后失禁的原因之一。

据我们统计,肛门失禁的70.1%继发于高位无肛术后,肛门失禁也见于肛门部疾患,如肛门直肠脱垂导致括约肌松弛,骶尾部或肛管肿瘤的牵拉、肛门瘢痕性狭窄等。由于肛门失禁的病因及失禁的程度有很大不同,有时同时有几种原因所引起,故治疗也相当复杂。

  • 就诊科室:肛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排泄部位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适应症

1、直肠肛门闭锁术后或直肠肛门外伤后继发的肛门失禁。

2、各种神经源性肛门失禁。

禁忌症

肛门狭窄性失禁、肛门周围有过多瘢痕、肛门口径过大及有大量直肠黏膜外翻时,不适宜行此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于尾骨尖与肛门间做弧形切口。

2、游离皮下组织后,显露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同时显露直肠后壁。探查证实该部肛提肌过于薄弱,或初次手术时损伤过大,不能向中线靠拢缝合。遂向两侧分离脂肪组织,暴露臀大肌内侧部,视直肠后方肛提肌缺损的范围,决定切取臀大肌瓣的宽度。在臀大肌一侧,自尾骨起向外下方做一弧形切口,游离厚约1cm的臀大肌瓣。于对侧臀大肌表面做对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相同厚度的对侧臀大肌。

3、将左右两侧的肌瓣拉向中线,覆盖于直肠后方,以2-0丝线间断缝合或重叠缝合。与此同时,可将示指放入直肠内,当感到缝合的肌瓣确实向前推压直肠,加大了直肠角即为合适。肌瓣的游离下缘缝合固定于直肠远端的残余外括约肌及肛提肌上。伤口放橡皮片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护理

1、术后禁食或进流质饮食,必要时服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保持3d以后再排便。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伤口引流条于术后48h拔除。

3、2周内不得做肛查,以防造成肌瓣缝合处崩裂而至手术失败。

4、术后待切口愈合后,教会病儿训练臀大肌收缩,帮助控制排便。

注意事项

1、切口感染 因术中切口靠近肛门,容易造成伤口污染。

2、缝合肌瓣破裂,造成手术失败。

3、婴幼儿手术后不能配合训练,故难以收到满意的疗效。故手术适用于学龄儿童。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