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综合 >>
科室分类
暴痢

暴痢,也称急性细菌性痢疾(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genus Shigellae 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有散在性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流行,普遍易感,以小儿为多。多发在夏秋季节,因为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合于痢疾杆菌生长繁殖。夏秋季节新鲜瓜果蔬菜上市多,人们喜欢生吃瓜果蔬菜,但不注意清洗消毒或自恃身强力壮,不洗手拿起来就吃,以至病菌与食物一起进入自己的胃肠道中。夏秋季节人体要通过皮肤散掉更多的热,以维持体温衡定;使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而胃肠血管就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减少,人体对胃肠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减弱。此外,着凉、过度疲劳、暴饮暴食以及患各种急、慢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诱发痢疾。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 多见于小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脱水  腹痛  腹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氨苄西林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痢疾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的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A、B、C、D),37个型,即A群(痢疾志贺菌)12个型,B群(福来志贺菌)6个型,C群(鲍狄志贺菌)18个型,D群(宋内志贺菌)1个型。以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最为常见,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果、蔬菜上能生存10天左右,在河水中存活时间可长达3个月,在适宜的温度下还能大量繁殖。不耐高温,对各种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进入消化道后,具有侵袭力的痢疾杆菌侵入结肠粘膜上皮,在细胞内繁殖,造成炎症。志贺菌属可以产生志贺毒素(SHT)和类志贺毒素(SLT)。SHT具有细胞毒、肠毒素及神经毒作用。

多发在夏秋季节,因为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合于痢疾杆菌生长繁殖。夏秋季节新鲜瓜果蔬菜上市多,人们喜欢生吃瓜果蔬菜,但不注意清洗消毒或自恃身强力壮,不洗手拿起来就吃,以至病菌与食物一起进入自己的胃肠道中。夏秋季节人体要通过皮肤散掉更多的热,以维持体温衡定;使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而胃肠血管就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减少,人体对胃肠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减弱。此外,着凉、过度疲劳、暴饮暴食以及患各种急、慢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诱发痢疾。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反应,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障碍。菌痢的病变累及整个结肠甚至回肠,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严重。依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正常人的胃液迅速消灭,少量漏网者会进一步被肠道抑制或排斥。一旦人体防御机能减弱,痢疾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畏寒发烧、常伴头痛乏力,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开始粪便呈水样,很快转为粘液脓便或脓血便,粪便量少,便次多,里急后重显著,严重的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7岁以下的小儿夏秋季容易患中毒性菌痢,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高热、惊厥、昏迷等,切不可掉以轻心。

预防

预防暴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  

(2)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3)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  

(4)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并发症
脱水 腹痛 腹胀

1.急性菌痢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脱水 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慢性菌痢时有腹痛 、腹胀 等症状。大便次数多,明显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3.少数患者于发病后1-2周出现关节肿痛,呈非化脓性、游走性。如同时伴发热、尿道炎 、结合膜炎,则称为Reiter综合征 ,与感染诱发之免疫反应有关。

症状
腹泻 腹痛 里急后重 痢疾 呼吸困难 高热 恶心 发绀 昏迷

1.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的潜伏期为数小时到7天不等,大多数为1-2d;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也偶有发生。一般发病急,发展快,中毒症状重而消化道症状不一定重。高热 ,偶见体温不升。根据微循环障碍 突出的部位不同分4型:  

1)脑型占毒痢的大部分。早期有烦躁,嗜睡 ,面色苍白 ,肌张力增高,伴惊厥 ,血压正常或稍高,晚期昏迷 ,甚至发生脑疝 ; 

2)肺型主要为肺的微循环障碍,又称休克 肺。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常发生于病程第16-24h,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 ,一般吸氧不能缓解; 

3)休克型成人多见,四肢或肢端发绀 ,发凉,脉细速,血压低,脉压差小,尿量减少。少数为高排低阻型;

(2)急性普通型菌痢 称急性典型菌痢,症状主要为起病急,畏寒 ,发热,恶心 ,呕吐,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 ,初见于脐周或全腹,后转为左下腹,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腹泻 频繁,初为黄稀便 ,后为粘液及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 ;  

(3)混合型菌痢以上3型,任何二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发生率低。  

2.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未彻底治疗或自行缓解而成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有食欲不振 、大便不正常,时干时稀,少有粘液。一般无腹痛,仅在排便前有下腹部隐痛或肠绞痛,排便后腹痛消失。部分病人可有失眠 、多梦 、健忘 、神经衰弱 等症状。

检查

1.免疫荧光菌球法呈阳性;

2.粪便检查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少数有吞噬细胞。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3.血象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进行诊断。  

1.急性菌痢普通型主要应与感染性腹泻 相鉴别,包括沙门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等,大便培养应有相应的致病菌;  

2.急性中毒型菌痢应与高热惊厥、乙型脑炎和失水性休克 相鉴别;

3.慢性菌痢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阿米巴痢疾 和结肠癌 相鉴别;阿米巴痢疾一般全身中毒症状轻,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含体,可供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氨苄西林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暴痢中医治疗方法

1.胃肠道隔离治疗,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单方验方:

(1)鲜马齿苋洗净,加入适量大蒜,共捣取汁服,每日2~3次;

(2)地绵草水煎代茶饮;

(3)苦参、黄柏各30已煎水服,1剂/日;

(4)紫皮蒜30g,捣汁兑水少许服用。

3.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庭、曲池等穴。

4.辨证论治

(1)肠热阴虚证

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愈,便下赤白粘冻,量少难出,腹痛绵绵,心烦口干,形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清肠坚阴止痢。驻车丸加乌梅、石斛、沙参等。

(2)肠道湿热证

多见于暴痢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赤白杂下如脓血,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口渴,尿黄,肛门灼热,或伴发热、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清肠止痢。芍药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若伴恶心欲吐,脘腹痞闷者,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

(3)肠道寒湿证

多见于暴痢中,腹痛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痞,口粘不渴。舌苔白腻或白腐,脉濡缓。温化寒湿,胃苓汤加减。若兼表证而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可用人参败毒散加减;

(4)热毒蕴肠证

多见于暴痢或疫毒痢中,发病急骤,腹痛较剧,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鲜血,壮热烦渴,舌绛苔黄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加减。若腹痛拒按,兼挟积滞,脉象沉实者,可用积实导滞丸加减;

(5)脾虚湿热证

多见于休息痢中,下痢时发时止,发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休时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补脾益气、清化湿浊。健脾丸加减

暴痢西医治疗方法

1.慢性菌痢的治疗

(1)治疗原则

需长期、系统治疗。应尽可能地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作为选用药物及衡量疗效的参考。

(2)治疗药物

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充足,疗程须较长且需重复1-3疗程。可供选用药物同急性菌痢,疗程相应延长。

(3)局部灌肠疗法

疗法原理: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一般作保留灌肠。

常用药物:

1)5%大蒜浸液100ml,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2)0.5%~1%新霉素100~200ml,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3)苦参合剂疗效较好,组成有苦参15.0g,蒲黄炭9.0g,白及6.0g,水煎至200ml,每晚睡前一次,14-30d为一疗程;

4)也可以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25mg,或可提高疗效。其他可选用2%磺胺银胶悬液、锡类散悬液等;

(4)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可酌情用镇静、解痉或收敛剂。长期抗生素治疗后肠道紊乱,可给乳酶生或小剂量异丙嗪、复方苯乙呱啶或针刺足三里。也可以0.25%普鲁卡因液100~2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10-14天;

(5)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

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和肠道菌群失调,也可在细菌阴转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并应调整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者可给乳糖和Vit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叶酸。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或枯草杆菌溶100-200ml(每ml含活菌3亿)灌肠,每晚1次,疗程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培菲康和丽珠肠乐也可调整肠道菌群,前者成人3-5粒/次,后者2粒/次,皆每天2—3次;

(6)慢性菌痢的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还应追查促使转为慢性的诱因,可能为寄生虫病、胃炎等加杂症,对有关伴发病进行适当的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改善微循环

1)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针对微血管痉挛应用血管扩张剂,采用山莨菪碱,成人剂量为10-20mg/次,儿童每次0.3—0.5mg/kg,间隔10-15min,缓慢静注,直到面色好转,四肢末梢暖,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即可延长给药时间,逐渐停药;如果病情恶化,可重复给药。如果用药10次后病情无好转,应分析原因,考虑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还可以用阿托品,成人1-2mg/次,儿童每次0.03-0.05mg/kg,注射间隔和次数视病情轻重和症状缓急而定,轻症每隔30~60分钟肌注或静脉注射一次;重症每隔10~20分钟静脉注射一次,待面色红润、循环呼吸好转、四肢温暖、血压回升即可停药,一般用3-6次即可奏效。如上述方法治疗后周围循环不见好转,可考虑以多巴胺与阿拉明联合应用。

2)扩充血容量,水电酸碱平衡

对于休克型,必须快速足量扩容,首先输给2∶1液(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1份),成人500-1000ml,儿童20ml/kg,速度5ml/min以上,继以6%右旋糖酐,成人500ml,儿童10-15ml/kg(一次最多不超过300ml),静脉滴注,待血压升至正常并有尿后调整液体量及速度。若有酸中毒,可给5%碳酸氢钠滴入;脑型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要予20%甘露醇,0.5-1.0g/(kg·次)。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应补充失液量及钾、钠离子,但需慎防用量过大速度过快而引起肺水肿、脑水肿。

3)抗凝治疗

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疗法,剂量及疗程同感染性休克。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氢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静脉滴注,可减轻中毒症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减轻脑水肿、保护细胞和改善代谢,成人200-500mg/日,一般用药3-5天。

5)强心治疗

有左心衰和肺水肿者,应给予西地兰等治疗。

(2)抗菌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同急性菌痢。采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与氨苄西林静脉注射,剂量、用法同急性菌痢,中毒症状好转后,按一般急性菌痢治疗或改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或诺氟沙星口服,总疗程7-10天。氟喹诺酮类静脉针剂和头孢哌酮也可使用。

(3)高热和惊厥的治疗

高热易引起惊厥而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用安乃近及物理降温,无效或伴躁动不安、反复惊厥或惊跳者,可给予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与异丙嗪各1-2mg/kg肌注,必要时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延长至2-6小时注射一次,一般5-7次即可撤除,尽快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冬眠灵具有安定中枢神经系统和降温的作用,可降低组织耗氧量,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从而改善微循环和增进脏器的血流灌注。还可给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巴比妥钠。

(4)呼吸衰竭的治疗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脱水疗法,可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严格控制入液量。必要时给予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肌注或静注。重危病例应给予呼吸监护,气管插管或应用人工呼吸器。

3.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原则是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病人应予胃肠道隔离,饮食一般以流体或半流体为宜,忌食多油或刺激性的食物。

恢复期中可按具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则可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注射量视失水程度而定,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忌用显著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延长病程和排菌时间。这类药物虽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肠壁分泌。不宜长期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特别对伴高热、毒血症或粘液脓血便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婴幼儿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作用和影响肠道动力的药物有阿托品、颠茄合剂、度冷丁、可待因、吗啡、樟脑酊、苯乙哌啶和盐酸氯苯哌酰胺等。

(2)抗菌治疗

1)氟喹酮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DNA促旋酶,具杀菌作用,无毒副作用,已成为成人菌痢的首选药。由于该类药可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学龄前儿童忌用。成人用法如下:

吡哌酸每日2g,分3次口服,疗程5-7天。

诺氟沙星每日600~800mg,分2~3次口服,疗程5-7天。

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每日皆为600mg,分2次口服,疗程3-5天。

阿米卡星0.2-0.4g,2/d,肌肉注射。

2)磺胺类药

磺胺药对痢疾杆菌有抗菌活性,如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则有协同效果。

用法用量: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片剂,每天2次,每次2片,儿童酌减,疗程一周。有严重肝病、肾病、磺胺过敏及白细胞减少症者忌用。

3)抗生素

由于氯霉素、四环素族等抗痢疾杆菌活性差,耐药菌株日趋增多,因而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某些大城市中,不宜以氯霉素或四环素族作为急性菌痢首选药物,但在农村地区仍可使用。

痢特灵对本病仍有效,但呕吐等副作用较大,部分人不能口服者,可改用庆大霉素或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尽量口服给药;庆大霉素的剂量为160~240mg/d,分2次肌注,小儿每日3~5mg/kg,分2次肌注;卡那霉素的剂量为1~1.5g/d,小儿为每日20~30mg/kg,分2次给药;氨苄西林的剂量为2~6g/d,小儿为每日50~100mg/kg,分4次给药。疗程均为5~7天。必要时,可加用TMP0.1g,每日2次,以增加疗效。

4)其他药物

小檗碱0.5g,2/d,儿童10-12mg/(kg·d),口服,与氟喹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后者的疗效。病情严重者及多重耐药菌可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疗程一般为3-5d。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痢疾食疗方  

1、组成:独头大蒜、黄连各等份。用法:共为细未,米糊为丸。每服3~6 克,1 日3 次。  

2、组成:酸石榴皮30 克、红糖50 克。用法:先煎石榴皮取汁,调入红糖温服,每天1~2 次,连服数天。  

3、组成:紫皮大蒜50 克、糖浆适量。用法:大蒜去皮捣如泥状,浸入100 毫升温水中2 小时,纱布过滤,加入半量糖浆。成人日服80~100 毫升,分4 次服,儿童日服15~40 毫升,分3 次服。  

4、组成:茶叶10 克、山楂60 克、生姜3 片。用法:水煎冲糖服用,每日1 剂,分2~3 次服完。主治:痢疾及细菌性食物中毒。  

5、组成:青茶叶15~20 克。用法:泡茶饮用,病重者可加糯米30 粒,盐少许一起用锅炒至黄,加水煎熬,使味苦咸,可将汁水一起服下,每日1 次,轻者服2 次,重者服2~4 次。  

1.宜吃清淡的流质型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鹅肝

1.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2.避免吃过于咸味的食物; 3.避免吃不溶性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咸鸭蛋

豆浆

鳕鱼

咸鱼

1.宜吃清淡的流质型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苹果泥

大蒜豆腐

大蒜糯米粥

大蒜粥

薏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