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 >>
科室分类
骨裂

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骨裂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民间有称“萝卜干”。属骨折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最常见,它一般由直接的打击伤、轻微的撞击跌倒等导致。通过石膏或小夹板简单的固定和治疗,伤处可快速愈合,愈合后通常没有后遗症。但如果不重视,继续活动,容易导致裂纹骨折的再移位,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某些人认为的骨裂,实际上属于撕脱性骨折,它一般常见于打篮球中的跳起争球中,由指尖触球导致,还常见于运动前没有热身,就突然发力的跑、跳等。X线显示肢体中有一个极小的骨折碎片,一般不为患者重视。这种小的骨折碎片往往是韧带的附着点,它的移位意味着韧带的损伤,也就是说受伤的手指有可能不能屈伸了。这种损伤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重建韧带的功能。如果延误治疗,手指可能失去功能。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骨坏死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骨科 创伤骨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舒筋活血片 骨折挫伤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主要是由外伤引起,应避免损伤。

病因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直接暴力(40%):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间接暴力(30%):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传导作用)。

积累性劳损(20%):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预防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骨折的,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时刻注意就能减少骨折发生。儿童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处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儿童,避免摔伤。少年玩耍较多,好奇心强,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墙上树。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精力集中,事事处处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脚活动不便,雪雨天及夜晚尽量不外出。外出时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骑自行车,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并发症
骨坏死

骨折部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自行愈合后可能导致局部骨骼畸形,部分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复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缺血性骨坏死。

症状
骨裂 髌骨骨裂 胸骨裂 骶骨裂

全身表现

发热症状: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局部表现

骨折的一般表现 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黄色。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如 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须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光片。

诊断鉴别

裂纹骨折的诊断在普通X片上常会漏诊,裂纹在没有明显移位时常看不见,这就需要CT和核磁共振(MRI)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可根据组织在磁场中的信号强度变化来显示包括骨水肿在内的病变。

鉴别诊断

1、骨脆:脆骨症(Fragililisossium)又称成骨不全(OsteogenisisImperfECTa),原发性骨脆症(idiopathicosteopsathyrosis)及骨膜发育不良(periostealdysplasia)等。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

2、骨痹:语出《素问.痹论》。骨痹是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

治疗

就诊科室:骨科 创伤骨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舒筋活血片 骨折挫伤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骨裂缝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属骨折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最常见,它一般由直接的打击伤,轻微的撞击跌倒等导致。但如果不重视,继续活动,容易导致裂纹骨折的再移位,移位骨折给人带来痛苦,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护理

1、心理调护

突然而来的意外事故造成的骨折,病人会很紧张,尤其对功能锻炼会有顾虑,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并指导病人正确锻炼,以解除其顾虑而能积极锻炼以配合治疗。

2、家庭护理

(1)合理安排以富含维生素及钙质的饮食为好。

(2)增加日照时间,如为冬季日照不足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以促进钙质吸收。

(3)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同前。

(4)注意患肢夹板的位置及松紧度,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注意患肢血运情况,如发现患肢夹板压迫的部位疼痛,或暴露在远端的手指发绀或发白均应及时就医。

(6)维持功能位置,体位要求同前。

饮食保健

1、骨折后1~2周

此时骨折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需注意活血化瘀,行气消散。患者骨折部位疼痛,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炖熬为主,避免煎炸炒烩的酸辣、燥热、油腻之食品。至于黄豆骨头汤,属于肥腻滋补的范畴,所含脂肪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有诱发大便干燥之嫌,此阶段最好不要食用。

食疗方: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2、骨折后2~4周

此时患者从生理上及精神上对骨折后的境况有所适应,骨折所引起的疼痛也已缓解,瘀血肿胀大部分消失,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恢复。饮食上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多吃一些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食疗方: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

3、骨折后5周以上

骨折部位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并从骨痂向骨组织转化。患者胃口大开,饮食上并无禁忌,可食用任何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祖国传统医学对此颇有研究,认为此期食谱可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适当饮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食疗方: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实践证明,对于骨折的患者,按照上述的食疗顺序滋补,病人的康复期明显缩短。

1.宜食补钙的食物; 2.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鸡腿

鸡肉

鹅肉

南瓜子仁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鸭蛋

鸭肉

松子仁

螃蟹

1.宜食补钙的食物; 2.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