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多中心流动:交叉感染不得不防

囊肿性纤维化是一种多系统遗传病,主要影响肺部和肠道。患者呼吸道所分泌黏液过于黏稠以至于不能发挥清理呼吸道的作用,为细菌提供理想的繁殖环境,导致胸肺不断受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在同一个囊肿性纤维化治疗中心,往往可从不同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相同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提示该菌可能存在人-人间交叉感染的传播模式。近年调查发现,从地域上毫不相关的不同治疗中心内取样,可分离出相同的菌株,提示该病患者发生此类感染存在其他危险因素。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Kidd 博士等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调研澳大利亚不同囊肿性纤维化治疗中心间病患的流动特点,评估病患在多个治疗中心间往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相同菌株传播感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病患多中心流动是囊肿性纤维化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相同菌株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结果于近期发表在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上。

研究人员调研了澳大利亚 18 家囊肿性纤维化治疗中心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组行动者关系的研究方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现象和结构,从而捕捉由结构形成的行为),对 2007 年 9 月 3 日-2010 年 6 月 16 日 期间该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在不同中心的人员流动性进行评估,旨在分析该因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流行情况的影响。

根据成人和儿童不同囊肿性纤维化治疗中心病患的流动性,研究人员构建了不同中心的网络关联,将这些关联与铜绿假单胞菌所有菌株、独特菌株及澳洲主要流行菌株(AUST-01/ AUST-02)进行比较。还采用问卷形式评估感染防控与检测实施情况。

研究发现

1. 研究收集了 983 例患者信息,平均年龄 25±10 岁,56% 为男性。共分离得到 2887 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行 ERIC-PCR 基因型检测,鉴定出 531 个不同基因型:373 例患者分离出 493 个特有菌株、610 例患者中分离出 38 个共有菌株。

2. 对于既往医疗单位而言,AUST-01 菌株感染与较高的入度中心性和 k-core 有关,AUST-02 菌株感染与较高的度中心性、出度中心性和 k-core 有关。而对于现有囊肿性纤维化中心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关联性。

3. 上述发现在成人患者中表现显著,但在患儿人群中则不显著。

4. 相比之下,总体上对于现有囊肿性纤维化中心而言,独特菌株感染与较低的 k-core 有关;该结果在成人患者中表现显著,在患儿人群中则表现不明显。

该研究表明,不同囊肿性纤维化治疗中心间的关联(以患者流动性为度量指标)似乎是发生铜绿假单胞菌相同菌株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此提示,为限制铜绿假单胞菌在囊肿性纤维化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临床要重视感染防控干预、医院设计及通气管理的重要性。

该结果为研究囊肿性纤维化患者间铜绿假单胞菌大范围空间的分布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如何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仍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