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跨突触损伤三叉神经脊束核 你见过吗?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脊束核受累是带状疱疹的一个不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可能是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沿 V2 分支顺行迁移和沿三叉神经的脑池段、脑桥段逆行传播病毒通过跨突触作用迁移至脊束核通路。

近日,阿根廷大不列颠医院放射科的 Rugiro 教授等发表了一篇关于疱疹病毒跨突触损伤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的病例报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AJNR 杂志。

患者女性,70 岁, 左侧带状疱疹,予阿昔洛韦治疗,1 月后出现三叉神经痛。


图 A. CECT 显示左侧眶周软组织肿胀


图 B、C. T1WI 对比增强横断面和冠状面显示左侧三叉神经脑池段轻微的增厚和增强(如箭头所示)


图 D、E、F. 一个月后,横断面 T2 像或 FLAIR 显示左三叉神经的脊束核下有一个高信号病变

最终诊断: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疱疹病毒感染后出现三叉神经痛。

诊断要点:MRI FLAIR 横断面显示延髓下段到颈髓上端有一垂直的线状高信号影,与预期三叉神经脊束核的通路符合;在急性期可以是局部水肿,甚至局部增强;信号异常不与区域内任何动脉分布或髓静脉的路径一致。

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莱姆病、脑梗塞、其他原因引起的脱髓鞘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