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疾病结局:感染是最常见死因

为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疾病结局、探讨SLE疾病损害发展的预测因素,英国剑桥大学Yee CS博士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了一项随访时间长达21年的大型队列研究,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5月的Rheumatology上。

该研究是针对SLE患者的一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以第四版SLE的ACR标准为纳入指标,纳入3年内符合的SLE患者。研究者收集研究对象的疾病活动度,疾病损害情况及治疗方案。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疾病死亡数据,终检日期是2010年12月31日。计算研究对象的标准化死亡比,通过泊松回归判断疾病损害增加的发生率,使用多态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影响病损发展的因素。

该研究共纳入382例患者,其中92.4%为女性;其中51.6%是白种人、22%是南亚人,20.7%加勒比黑人,共进行12072次评估,总随访时间为2958人年。研究期间,所有研究对象共出现300项疾病损害(143名患者),37例患者死亡。导致SLE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37.8%)、心血管方面疾病(27%)以及恶性肿瘤(13.5%)。

疾病损害增加的预测因素包括:疾病早期损害严重,确诊时年龄较大,活动性SLE,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暴露及环磷酰胺暴露。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疾病早期更容易出现新的疾病损害。另外,根据该队列研究的数据显示,不同种族既不是SLE病损增加的预测因素,也不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子。

要点提炼:

1. 疾病活动、糖皮质激素暴露、及环磷酰胺暴露是SLE病损进展的预测因素。

2. SLE患者在疾病早期更容易发生新的疾病损害。

3. SLE患者存在过早死亡,而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