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诊断:MRI 重要 病理更重要(病例)

核磁共振见到肌肉炎症性改变就可以考虑肌炎诊断吗?近期的Rheumatology杂志上,来自西班牙阿马里利亚General Universitario de Elda医院的Andrés医生等报道了一例有趣的相关病例。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7岁,因踝关节疼痛、肿胀、不能负重而就诊。

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升高,超声诊断排除了关节渗出。MRI扫描在T2加权脂肪饱和(抑制)序列发现整个腿部肌肉信号增强,此为肌炎的特征性改变(图左)。但患者没有近端肌肉症状,肌酶也不高。

随后患者接受了肌活检(图右),但肌纤维内膜及束周均未见坏死、萎缩或炎症。相反,在小血管内可见炎症浸润、纤维素样坏死及管腔闭塞;未发现巨细胞及肉芽肿。此乃结节性多动脉炎(PAN)的典型表现。


图左,MRI冠状和轴向面;图右,肌活检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MRI所见的肌肉水肿可由炎性肌病、感染、外伤、肌肉梗死或失神经支配所致。血管炎并没有包括在这些鉴别诊断项目中,因此病理结果非常重要。

既往报道称,局限于下肢的PAN其MRI可见局灶性的不均匀肌肉受累,但本例患者表现为弥漫性的肌炎样的水肿。但病理活检中肌纤维坏死的缺失很好的解释了肌酶和肌力的正常,并提示了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