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肌腱损伤可靠性高

近期,国外的研究者为建立首个类风湿关节炎(RA)肌腱损伤的超声评分系统,并评估在患者中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腱鞘炎是RA在临床上的关键特征之一,病理上,腱鞘炎表现与关节滑膜炎相似,均为滑膜增生和特殊类型的白细胞浸润增生,特别是CD4 T细胞和CD 68 +巨噬细胞 。长期的腱鞘炎可因滑膜增生导致肌腱损伤或因骨质流失导致肌腱断裂,最终残疾。

例如手部肌腱断裂中最常见的是拇长伸肌肌腱(EPL)与小指伸肌肌腱(EDM),通常都是是由部分假性撕裂逐步演变为完全断裂。虽然临床检查(CE)可能显示出完全断裂,但CE有时会显示部分撕裂,这极不可靠。

骨骼肌超声是现有的,多功能的,在患者中具有高度可接受性的一种成像方式,并且已经证明骨骼肌超声在检测滑膜炎和腱鞘炎时比CE更准确。

尽管优点鲜明,但这项技术却具有很高的操作依赖性和机器依赖性,主要是指基于超声图像的采集和解释说明以确定检查的特性。为此一长期致力于RA骨骼肌超声检查的小组着重对肌腱方面的检查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包含三个方面,即实现对RA基本病变和肌腱损伤定义达成共识;针对肌腱损伤开发出一种新型的B型超声评分系统;评估该评分系统的可靠性。

研究者在35名经验丰富的国际风湿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关于此评分系统的Delphi研究。12例RA患者介入这项研究,并被12位风湿超声专家分别检查两次。

检查包括对每个患者的五个腕伸肌(桡侧伸腕短肌;拇长伸肌;指总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肌腱及踝关节肌腱(胫后肌腱)的损伤,进行盲法、独立、双侧的B型超声检查。用k系数评估被观察者及被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程度。

研究中发现:在B超中,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肌腱损伤受内部或外部接近肌腱鞘的肌腱影响;损伤程度的评估也要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平面进行;在B超中可使用四级半定量评分系统(0分:正常,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对肌腱损伤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观察者内肌腱损伤的平均可靠性非常好,观察者间的亦良好。可靠性最高的是小指伸肌、尺侧腕伸与胫后肌腱。腱鞘炎、肌腱损伤的超声波参考图像也随之建立起来。

虽然此项研究的在受试者数量、尚缺乏金标准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优势是声像图采集包括阶段采集,且对肌腱可靠性的评估的是单独分开进行的。总之,目前的研究表明,超声在RA患者肌腱损伤的评分中可靠性良好,最可靠的是EDM、ECU和胫后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