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术后疼痛护理不是「小儿科」

术后疼痛护理一直是护理疼痛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尽管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建立起相关的临床实指导规范。但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患儿仍不可避免的受到术后疼痛问题的困扰。

儿科疼痛护理研究的难处在于在研究中较难辨别儿童患者是因为护士提供的疼痛帮助护理而消除疼痛,还是因为自身行为反应而得到缓解。以往的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若对疼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不可估量的后果。例如患儿今后可能会对疼痛更为敏感。

调查研究表明,在多个国家临床实践中疼痛护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英格兰,超过四分之一的医院在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国家急性疼痛护理建议。在收入水平中等和较低的国家,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受到疼痛问题的影响更为突出。

确定儿科中疼痛护理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多项科学研究指出,该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与儿童患者相关、实施护理工作的护士以及所在的单位相关。相关研究显示,儿童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行为及反应对护士实施护理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可能造成护士对儿童患者所受疼痛程度的判断失误。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于接受护理的儿童患者疼痛程度的判断与其实施护理时的自信与否有关。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倾向于对儿童患者实施止痛护理,并且对判断儿童患者是否需要止痛护理较为自信。然而,有着超过十年经验的护士却较少对患者实施止痛护理。调查中数据也显示,护士是否采取非药物止痛措施,在不同的医院以及同一医院的不同病房情况均有所不同。

因此,强调护理过程中对儿童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对推进止痛干预措施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