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CT与术后CEA可预测早期肺腺癌的复发

目前,肺癌已成为癌症致死的头号杀手。某研究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癌胚抗原(CEA)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差相关,尤其是早期NSCLC患者术后CEA高其预后非常差。众所周知,CT影像是肺腺癌(如肺磨玻璃影GGO)很好的预后预测因素之一。

本研究作出假设,结合术前/术后CEA水平与术前的CT影像两者或许可有助于早期肺腺癌患者复发的预测。鉴于此,来自日本新舄大学医学研究院的Yamazaki教授等完成了该项研究,文章发表在Eur J Radiol杂志上。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00年4月至2011年4月共250例完整切除≤3cm病理分期为I期(T1-2aN0M0)的腺癌患者,132男、118女;平均年龄67.8岁,平均随访73.2个月。放射科医生评估以下CT影像:肿瘤最大径、实性成分百分比%(图1)、空气支气管征、肿瘤周围毛刺影和毗邻大疱或间质性肺炎(IP)、占位和胸膜凹陷。


图1:实性成分%测量示例。

此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以上这些CT影像学表现、术前/术后血清CEA水平、年龄、性别以及布林克曼指数(Brinkman Index)来遴选出最优预后模型。预后变量的准确性则经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AUC)。

多变量分析表明,实性成分%高、肿瘤周围毗邻大疱或IP、术后CEA水平高组成预测腺癌复发的最佳组合。与单独实性成分%相比,三者相结合可更准确预测患者术后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4.3%(图2)。预测高危患者的最佳截止值:实性成分≥48%和术后CEA水平≥3.7 ng / mL。


图2:患者术后5年DFS的ROC曲线。

从上述结果看来,实性成分%、肿瘤周围毗邻大疱或IP及术后CEA水平可增加对I期肺腺癌复发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