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颈椎前路内固定板偏轴放置无需矫正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可以分为前路和后路,其中前路手术的目的在于彻底地解除来自前方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起到稳定颈椎的目的。颈椎前路手术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术式不但可直接解除脊髓腹侧压迫,还能同时行植骨融合,可有效地恢复退变颈椎节段的高度,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

自上世纪50年代末Robinson与 Cloward报道了颈椎前路手术以来,最初的颈椎前路固定板均为坚强的双皮质螺钉固定。近年来,随着内置假体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系统逐渐兴起并日益广泛。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原因,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有时会在冠状面上呈偏轴放置。理论上这可能会降低固定板的动态能力,并导致其负载分担能力以及融合率的降低。

为了进一步探讨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在冠状面上呈同轴放置和偏轴放置时其运动学和负载分担等方面的区别,美国学者Brandon D. Lawrence等在尸体上进行了一项生物力学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Spine杂志上发表。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选用13具从人尸体上取下的新鲜冷冻的颈椎节段(C2-T1),通过一气动控制装置模拟颈椎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运动,并应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进行活动范围的无损测试。将C5椎体切除,使用定制的带有综合负荷传感器的椎间融合器采集在不同负力下形成轴向挤压的负载分担数据。

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分别成0°同轴放置和20°偏轴放置,分析固定板位于0°和20°时运动学和负载分担的区别。起先须保证测试在使用椎间融合器全长的条件下进行试验,随后通过移除最初椎间融合器长度的10%以模拟内置物沉降。

图1. 颈椎前路固定板同轴放置(左)与偏轴放置(右)。

 

图2. 颈椎前路固定板测试设置,条纹箭头所示为固定在C3、C4、C6、C7椎体Optotrak™标志。虚线箭头所示为载有细胞的椎间融合器

 

图3. 颈椎前路固定板同轴放置与偏轴放置的示意图。

研究结果显示,并未发现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在同轴放置与偏轴放置之间的动力学差异。当出现内置物沉降后,在所有三个运动面上,无论是同轴放置的固定板还是偏轴放置的固定板均出现相似的轻微刚性下降和活动性增强。同时同轴放置的固定板和偏轴放置的固定板相比,无论是在全长模型还是在内置物沉降模型在负载分担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动态颈椎前路固定板的偏轴放置不会显著影响动力学性质或转移负载分担。因此,不建议去除或重新定位偏轴放置的固定板,因为同轴型和偏轴型两者具有相似的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受力分担特征。

点击关注「骨科时间」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 5 个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