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双磷酸盐停药期间仍需监测股骨骨折风险

最近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明显增加股骨骨折(AFFs)的发病风险。因此,很多医生推荐使用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时给予一段“停药期”。 

为此,美国艾姆赫斯特医疗中心的Lovy报告了 2 例双磷酸盐停药≥4年期间发生股骨骨折的病例,在线发表在最近的Osteoporos Int杂志上。

病例一

患者女性,64 岁,因崴脚致急性右腿疼痛入院,患者诉 3 周前无明显原因右腿开始出现疼痛,未予重视,期间无跌倒史。曾患乳糜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骨折疏松症,予阿伦磷酸钠(ALN)治疗10年,停药5年。另服用过舍曲林、左甲状腺素、加巴喷丁及巴氯芬。

实验室检查示:游离钙 4.87mg/dL,维生素D(1,25) 72pg/mL,维生素D(25) 47ng/mL,PTH 82.3 pg/mL,TSH 0.29ulU/mL,游离T4 1.14ng/dL,T3 79.89 ng/dL。血常规及其它基础代谢试验均正常。X线示股骨干骨折,对侧无断裂征象。 

病例二 

患者女性,70岁,因跌倒后急性右腿疼痛入院,患者未诉有前驱症状。曾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骨折疏松症,予阿伦磷酸钠治疗14年,停药4年。另服用过左甲状腺素、奥美拉唑、氢氯噻嗪、二甲双胍。 患者曾在外院治疗髋骨骨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基础代谢试验均正常,血糖157mg/dL。X线示股骨粗隆下骨折。 

病例分析 

该两例均为双磷酸盐长期治疗后停药期间发生的股骨骨折。 

双磷酸盐分解为氮及非氮形式,能减少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药代学研究表明,双磷酸盐对骨生成、骨基质都有高亲和力。数据表明,ALN终末半衰期约10.5年。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双磷酸盐对AFF风险的影响,作者建议: 

1. 应从能使骨转换指标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的最小剂量开始服用; 

2. 治疗期间逐渐调整剂量,以增加双磷酸盐对骨吸收的药理学活性。

临床启示 

这两例病例的报道表明,需重新评估双磷酸盐治疗最佳的持续时间、剂量、起始和治疗期、药物停药期及预防AFFS的持续监测等。因此,临床医生需认识到双磷酸盐的长期治疗明显增加AFF风险,但在停药期也要持续监测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