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监测

据报道,膝关节细菌性感染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从0.1%-2.25%不等。而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最关键的就是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其是在术后早期,及时做出诊断更利于彻底消除感染、保护关节软骨和保留移植物。目前用于诊断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不甚理想。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在对感染进行诊断时常常需要对C反应蛋白和血沉进行监测,因为这两种指标可用于诊断感染,还可以对感染治疗的效果进行监测。然而,因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很低,尚未见到大宗病例的相关报道,并且C反应蛋白和血沉用于诊断和监测感染的界值也仍不明确。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王成和敖英芳等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进行了回顾,以确定诊断感染的正常界值,同时绘制前交叉韧带感染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血沉变化的曲线,来作为感染治疗评估的参考。原文发表于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Vol 30, No 9 (September), 2014: pp 1110-1115。

作者对2007-2008年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非感染病例和1997-2010年的关节内感染病例进行了比较。对非感染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5天进行C反应蛋白和血沉监测,对感染组,分别于感染治疗前和感染治疗后第1、3、5、7、10、14、21、28、35天进行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监测。计算C反应蛋白和血沉在不同界值诊断感染的情况下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

研究共纳入了122例病例,其中非感染组83例,感染组39例。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平均值分别为101.9 mg/L和57.1 mm/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既往的大多数研究将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正常值分别设为10 mg/L和20 mm/L,但作者发现,此时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100%和94.1%,但其特异度很低,分别只有48.8%和54.9%,因此有可能产生较高的假阳性率。他们认为,C反应蛋白和血沉预测感染的最佳界值分别为41 mg/L和32 mm/L,此时的Youden指数最大,其灵敏度分别为94.1%和91.2%,特异度分别为97.6%和80.5%。感染治疗后C反应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血沉,分别为第1天和第3天,并分别于治疗后第21天和第28天时迅速恢复正常。

作者认为,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以有效的对感染进行诊断,在C反应蛋白为41 mg/L和血沉为32 mm/L时可以获得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对感染进行治疗以后,C反应蛋白出现峰值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血沉。作者认为,C反应蛋白用于评价感染治疗的效果要优于血沉。

 

图1 术后第5天时C反应蛋白(实线)和血沉(虚线)的ROC曲线。

图2 膝关节感染病例的C反应蛋白(mg/L)和血沉(mm/L)平均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