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脊髓功能对于压迫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很重要。传统的检查包括损伤脊髓神经传导或MRI上受压脊髓的形态和病理变化。MRI不仅可明确脊髓压迫轻重,还可确定髓内信号高低。很多研究报道压迫型颈椎病脊髓内T2相高信号,反应了慢性脊髓压迫病变。
但T2相高信号对于颈椎病预后的意义,尚存在争论。T2相髓内高信号反应的是大范围的压迫和非特异性组织变化,可反应轻度、可逆转病变,如胶质增生和脱髓鞘,至重度,不可逆的病变,如空洞或坏死。现有的此类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基于未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界定高低信号。
日本福井大学医科院骨康复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研究,提示MRI围手术期T1相低信号、术后T2相高信号预示颈椎病效果差,文章于2014年8月发表在Spine J上。
该回顾性病例分析共纳入2006年到2010年间,因压迫型颈椎病手术的148例病例,其中102例脊髓型颈椎病,46例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术前MRI T2相存在高信号。以JOA对神经功能评估,已经术前术后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
MRI T1相和T2相信号强度定量方法为,信号强度比(脊髓内病变区域的0.05cm2面积信号与C7-T1椎间盘平面脊髓内0.3cm2信号强度的比值,图1,图2)。对T1和T2相信号强度比与术前JOA评分,JOA恢复率,病程长短和MRI形态分类(囊性或弥漫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另有25例病例,术后6月进行了MRI随访,评估随访MRI的信号强度比和临床疗效的关系。
图1 一位54岁脊髓型颈椎病病例,随访提示66.7%的神经功能改善(JOA评分14到16)。(A)矢状面正中T1相MRI,(B)矢状面正中T2相MRI。注意C4-5水平髓内高信号。(C)T1相信号强度比计算通过T1相小圆圈的信号强度/C7-T1水平大圆圈的信号强度得到。(D)T2相信号强度比计算与T1相方法相同。
图2 一位59岁女性颈椎病病例,随访时神经功能加重28.6%(JOA评分10到12)。(A)矢状面正中T1相MRI,(B)矢状面正中T2相MRI,C5-6水平髓内高信号。(C)T1相信号强度比计算通过T1相小圆圈的信号强度/C7-T1水平大圆圈的信号强度得到。(D)T2相信号强度比计算与T1相方法相同。
研究结果显示,MRI T1相信号强度比,而不是T2相信号强度比,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有关。病程长短与T1相信号强度比和JOA改善率,而非T2相信号强度比,负相关。“囊性病变”T2相信号强度比高于“弥漫型”,而两种类型T1相信号强度比和JOA改善率无差异。
多变量回归分析提示,T相信号强度比和病程长可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疗效。随访半年T1相信号强度比及其术后变化与术后恢复率正相关。随访半年T2相信号强度比及其术后变化与术后恢复率负相关。
以上结果表明,MRI术前T1相、而非T2相低信号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相关。术后T1相信号强度降低和术后T2信号增高预示颈椎病神经功能效果差(图3)。
图3 T1相信号强度比从大于1变到小于1的典型病例。一例62岁女性颈椎病患者,随访期28.6%的加重(10到12)。(A).术前矢状面正中T1相MRI,(B)术前矢状面正中T2相MRI,C3-4水平髓内高信号。(C)术后矢状面正中T1相MRI,(D) 术后矢状面正中T2相MRI。提示T1相信号降低,T2相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