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疼痛病损预示着肛门异型增生 不可小看

已有确切证据证明肛门上皮内瘤变(AIN)可发展为癌,尤其是对于免疫抑制的人群。据报道 HIV 阳性、伴有高度 AIN 的男男性接触者 2 年内发展为癌的占 10%-20%。

在 2012 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针对肛门鳞状上皮肿瘤发布出一个实践推荐,其中包括对于高危个体和作为 AIN 治疗后监测的随访策略,监测间隔为 4-6 个月。但是,现今尚缺乏证据表明症状可作为一种预测肛门癌风险的因素。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结直肠外科的 Hicks 医学博士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最终表明肛门疼痛、肛门病损和其他高危因素具有更高的患高度肛门异型增生的风险,对这些病人进行包括高分辨率肛门镜的常规筛查将会得到益处。文献最近发表在 The JAMA 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 2011 年 12 月 1 日到 2014 年 3 月 13 日期间施行高分辨率肛门镜(HRA)并活检的满18岁病人的案例。分析的信息(协变量模型分析)包括人口特征、病史、HIV状态和相关指标(CD4 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用情况)、性取向(如果可获得)、首发症状、体检发现、肛门巴氏涂片检查(PAP)和HRA发现。

另外,根据 HRA 发现对异型增生进行定义分级:高度肛门异型增生为 AIN2 级和 3 级、低度增生为 AIN1 级、无异型增长为无异型增生发现。

同样的,根据巴氏凃片检查的细胞学结果对异型增生进行分级:高度肛门异型增生除了 AIN2 级和 3 级外还包括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怀疑为 HSIL 的低度或非典型性鳞状上皮、低度增生除了 AIN1 级外还包括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及无异型增长。描述性统计和单变量分析用于对高度异型增生和低度异型增生进行比较。

该研究从 91 名病人中获取了 161 例标本。人口特征:平均年龄为 45.7 岁、男性占 67%、黑种人占 52%、2 年半期间中 HIV 阳性的占 77%。在问到的案例中,22 名(共30名)具有男男性接触史(33%),14 名(共18名)经历过肛交。指检发现 45% 的病人发生肛门病损。在筛查的时候,大部分的病人(69%)没有症状。有症状的以出血最为常见(15%)、随后依次为肛门痛(12%)、瘙痒(11%)。

肛门巴氏涂片检查和高分辨率肛门镜检查对高度、低度、无异型增生分类的符合度为 66%:分别为 29%:30%、22%:29%、22%:42%、非典型增生的为 27%。

为了确定症状与HRA结果之间的关系,对高度、低度和无增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无异型增生相比,高度和低度异型增生的病人较为年轻、性别更偏向于男性。与低度和无异型增生相比,HRA 表明为高度异型增生的病人在巴氏涂片检查中具有更高的高度异型增生发生率。

更为重要的是,与低度、无异型增生相比,高度异型增生的病人更易出现肛门疼痛(odds 值为 5.25);与无异型增生相比,高度或者低度异型增生的病人在体检时更易表现为肛门病损(odds 值为 4.34)。单因素分析巴氏涂片检查的结果与症状并没有关系。多因素分析表明肛门疼痛、年轻和高度异型增生(巴氏法)与高度异型增生(HRA法)独立相关。此外单/多因素分析均表明一些因素如性取向、HIV 状态与异性增生没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表明,尽管出现高度异型增生时症状不常见,但是肛门疼痛是高度异型增生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风险调整后,肛门病损也趋于显示其为出现更严重疾病的先兆,但没有统计意义。

因此,对考虑异型增生的高危病人进行筛查时应该包括直肠指检,但是触诊不到或者视诊不清时不应该排除病人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综上所述,肛门疼痛、肛门病损和其他高危因素具有更高的患高度肛门异型增生的风险,对这些病人进行包括高分辨率肛门镜的常规筛查将会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