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O:小于3cm肺腺癌实性成分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被认为是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级系统(TNM)的基本因素。一般而言,实体瘤包括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然而,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存在于所有类型肺癌。研究报道较小的鳞癌肿块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然而小的腺癌肿块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相关性。

常规体检和CT扫描发现肺癌患者的数目不断增加。通过CT扫描发现外周小肺癌,病理表现主要为腺癌,特别是原位癌。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预测因素已被广泛的研究,外科医生尝试根据肿瘤大小将肺切除达到最小化。

在明确切除范围时,肿瘤大小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即使小肿瘤,由于淋巴结状态不清仍然存在着风险。研究淋巴结转移和GGO成分及腺癌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有利于预测预后,有助于确定切除范围。

鉴于此,韩国Yangki Seok等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之间汉城国立大学413例病理诊断为腺癌瘤且大小不超过3cm的患者资料,探讨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

413例入组的肺腺癌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如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则分别测量毛玻璃影大体尺寸和实性成分大小。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6组:小于5mm,6-10mm,11-15mm,16-20mm,21-25mm,26-30mm,并计算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的转移机率。

研究结果表明,75例患者(18%)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大体尺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实性成分的面积大小为0.777。多变量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大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和淋巴管浸润是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

该研究发现,实性肿块成分大小、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和淋巴管浸润是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描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时,实性成分的大小比用CT所测的肿瘤总体大小要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