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妥因的新发现

呋喃妥因作为一种合成抗菌药,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如金葡菌、大肠杆菌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感染(UTI),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路透社健康专栏报道,瑞典研究人员声称在一项呋喃妥因药效学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抗菌作用。

研究者希望这一发现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呋喃妥因在泌尿系统时量曲线的研究热情。乌普萨拉大学的Otto Cars博士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专栏记者:“此类研究加上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使人们对呋喃妥因的理想剂量和治疗时间有更深入的认识。”Cars博士等认为,鉴于严重缺乏新型抗生素,旧药新用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可基于药动学确定药物最佳剂量与治疗周期。

研究小组研究了引起UTIs的常见病原体:两种大肠杆菌菌株,其中一种产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CTX-M-15;两种屎肠球菌菌株,其中一种具有万古霉素抗药性;以及一种腐生性葡萄球菌。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确定呋喃妥因的相关数据,诸如最低抑菌浓度、静态和动态时间-杀菌浓度关系等。

研究者写到:“结果显示,呋喃妥因对于引起UTI的两种原发性病原菌——大肠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最大杀菌效应所需的浓度在野生型和产ESBL型大肠杆菌菌株间并未发现不同。尽管两种屎肠球菌显示出对于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但均弱于大肠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且增加浓度对于杀菌速率的改变极小。

作者总结,“据我们所知,之前尚未有人研究过呋喃妥因的基础药效学,而当前对于该药的认识有待更新。”他们说:“是否可通过联合其他药物以实现呋喃妥因的有效性和尽可能低的抗药性,仍有待观察。但清楚的是,很需要这些方法以保护已上市且仍有效的旧药和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