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C9基因与卒中及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研究

卒中与冠状动脉疾病(CAD)是最常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之一。近1/4的卒中,属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血管卒中。大血管卒中与CAD间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并且两者均具有很强的遗传成分。

近期基因组学关联分析显示,染色体7p21.1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区域,是至今为止,与大血管卒中关系最密切的风险位点。 另外,这一位点的变异也与CAD相关,提示7p21.1 通过介导动脉粥样硬化而发挥效果,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来自德国的研究者展开相关研究,旨在分析7p21.1处风险等位基因与斑块特征间的相关性,具体结果发表于11月11日的Stroke杂志上。

研究者分析了健康个体与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样本,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研究显示,rs2107595风险等位基因(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相关)携带者中,HDAC9 mRNA水平增加,但相邻基因(TWIST1/FERD3L)没有改变。与HDAC9+/+ApoE−/− 小鼠相比,HDAC9−/−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显著降低,并且晚期病变降低。

另外,HDAC9−/−ApoE−/−小鼠动脉斑块内,Mac-3阳性巨噬细胞的比例更高,这可能归因为晚期病变比例的降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析显示,rs2107595与特异的斑块特征无关。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定位于7p21.1上的HDAC9基因,与卒中及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相关,并且这一区域的风险等位基因,主要通过增加HDAC9的表达而发挥作用。靶向抑制HDAC9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一种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