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协会2013年高血压指南推荐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界值为≥130/80mmHg,低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而在2011年,国家卫生的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推荐在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情况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确诊高血压。
但是指南并未提及基于24小时动态血压指导降压治疗,而原因似乎是缺乏以24小时动态血压作为治疗目标血压来评估降压治疗对心血管预后影响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
为了制定一项新的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研究人员对从临床和观察性研究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展开了一系列关键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血压和办公室血压之间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办公室血压之间的长期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为此,来自德国纽伦堡大学的Schmieder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诊室血压降低程度不成比例地大于动态血压降低程度,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发表的Hypertension杂志上。
研究纳入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注册研究(3A注册研究)中的高血压患者,经调整药物剂量达到血压稳定后予以肾素直接抑制剂阿利吉仑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组或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物(这些药物单用或与已服用的药物联用)。采用有效设备测定患者基线水平以及1年后动态血压和诊室血压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诊室血压改变和24小时动态血压改变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互关系。但是,诊室血压在数值上的降低与动态血压的降低并非为1:1的模式(例如,诊室血压降低10、20和30mmHg,而动态血压降低值分别约为7.2、10.5和13.9mmHg)。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降低水平的不均衡性取决于治疗前血压水平,而治疗前诊室血压高于动态血压。另外,1年强化降压后,白大衣高血压平均下降10/5mmHg,降低程度也取决于治疗前血压水平。
研究得出,治疗1年后诊室血压降低程度大于动态血压,且两者降低程度不成比例,这似乎取决于治疗前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