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矫正

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孺。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

斜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有1%的患病率。生活水平低,加之对此病的了解和认识不够严重危害视功能又影响美观。该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许多原本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矫正的病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甚至有人终身斜视,给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留下了不该有的遗憾。

  • 就诊科室: 眼科
  • 费用范围: 1000-3000元
  • 住院治疗: 不需要
  •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 技术手段: 切割
  • 治疗次数: 1-2次
  • 拆线天数: 无需拆线
  • 治疗时长: 1-3个小时
治疗效果: 长久保持
适宜人群: 斜视患者
恢复时间: 1周以内

优点

改善斜视。

缺点

有眼部感染发炎风险。

副作用

眼部感染发炎。
适应症

1、由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神经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麻痹性斜视。

2、由于眼外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的眼球位置反常的共同性斜视。

3、经戴眼镜和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复视。

禁忌症

1、未经任何保守治疗过的突发性斜视。

2、戴眼镜或保守疗法能使斜视消失者。

3、斜视度数小,尤其是正前方或前下方注视无明显斜视或复视者。

术前准备

术前如有条件,可进行视功能训练,以达到一定范围的融合和立体视功能。

为做好斜视手术,避免不应有的意外,预定手术后,双眼需点抗菌素眼药水直至手术当日。术前还应进行全身检查,如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生命体征等。如手术患儿较小,手术需全麻进行,手术当日应空腹,禁食水,以免术中呕吐物呛如气管,引起窒息。手术患者如为女性,应避开经期。

治疗方式与过程

首先考虑病人是什么类型的斜视,有没有垂直肌的异常,眼球运动情况怎样,是需要尽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术前如何配戴眼镜,戴多长时间该加减度数,需不需要弱视训练及遮盖,如何配合训练矫正异常视网膜对应等等。手术设计时,即要结合屈光度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过度矫正或欠一点点,考虑患者的远期效果;同时也要结合集合和外展有无过强或不足考虑手术量的分配。三棱镜及视野弧的应用也彻底纠正了原来用手电筒确定斜度时带来的不精确,加上进口可吸收缝线的应用及手术切口的改良等等,目前已能做到处理合理、治疗科学到位、手术设计精确、切口美观,外表不留痕迹。现代斜视显微手术的开展,更为复杂的斜视病人减少手术次数,避免分期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手术方式更趋合理与科学,能同时兼顾病人对功能与美容的需求。

治疗效果

斜视矫正术是精细手术。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术前眼斜视度数未精确测量和手术时眼外肌的徒后或缩短尺寸设计不准,术后患者配合不当均会影响斜视矫正效果,有时一次不能达到矫正目的,可进行二次矫正手术。倘若术后出现复视则要不断练习消除之。

并发症

眼部感染发炎。

康复与护理

1、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时的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术眼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生长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裂开。敷料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包扎过紧导致眼心反射。

2、防治结膜水肿:结膜渗出及水肿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主要术后反应。其原因多是因为手术时结膜的刺激,术后包扎不好出血,影响血液循环,伤口愈合慢,因此,我们采取术后湿敷法。术后第三天用3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眼垫,敷于患眼,每次20min,每日2次。

风险以及预防

眼部感染发炎。

生理以及美学

眼睛常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因为人的七情六欲都能通过眼睛的微妙变化流露出来。由此可见,眼睛不仅是视觉器官,也是重要的表情器官,它以生动的表情为面容增添魅力,所以眼睛在人体容貌整体结构的美学意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器材和材料

手术刀、切割器。